“秋季上新”,北京市東城區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典禮順利舉行。
走進國旗護衛隊、體驗了北京絨藝等中國傳統文化與工藝制作課……9月1日,北京市東城區10萬余名師生迎來新學年,多校舉行了各具特色的開學典禮。
在紅歌、情景劇中重溫歷史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一曲《紅星歌》拉開了東城區西中街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的開學序幕。典禮上,同學們唱著一首首紅色歌曲,展示了提前錄制好的榜樣教師視頻報道,也通過快板表演重溫黨領導人民走過的百年輝煌。
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以師生講述五星紅旗誕生的故事為開端,邀請了武警北京支隊戰士與香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傳遞國旗的精神和革命文物背后的事跡;情景劇《紅船情》生動再現中共一大崢嶸歲月,打造沉浸式的觀看氛圍。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邀請國防軍事專家走進校園,結合同學們的實際生活、圍繞國防安全教育進行微宣講,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通過書信激勵后輩樹立報效祖國的堅定理想。
東華門幼兒園與北京市第三幼兒園的小朋友學習敬軍禮。 幼兒園供圖
東城區東華門幼兒園與北京市第三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則走出校園,到天安門觀看三軍儀仗隊升國旗,又走進國旗護衛隊榮譽室和內務室親眼見證光榮與紀律,并學習敬軍禮、站軍姿。
經典書目組成“開學大禮包”
當天,“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展在北京市第二中學舉辦。作為校方與市文物局攜手推出的“博物館進校園”活動首秀,該展覽借助先進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中軸形象,師生在領略古都歷史風貌與文化的同時,深入了解申遺過程中百余工程引領老城復興的智慧與成果。同學們還獲贈了博物館研學“護照”和北京歷史文化書籍。
北京市第二中學觀看北京中軸線展覽。學校供圖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的學生也收到了一份由經典書目組成的“開學大禮包”,他們和老師、家長一起共享書籍,吟唱經典,營造書香校園。
廣渠門中學學生收到的開學禮物是圖書。 學校供圖
開展近十年的“入學禮”在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得以延續,一年級新生們先后經過正衣冠、鞠躬拜師、老師還禮、點朱砂、同學互拜的流程,體悟傳統禮儀。此外,學生們還收到一份特殊禮物《成長箋》,就文明、體育、勞動、愛好等方面制定成長目標。
府學胡同小學的“小豆包”們被點上朱砂痣。 學校供圖
左一撇,右一捺,東城區春江幼兒園的小朋友用稚嫩的手書寫著“人”字,隨后,孩子們在“一鳴驚人,擊鼓增志”的環節中三敲小鼓槌,“咚咚咚”地為自己加油鼓勁。
春江幼兒園的小朋友學寫“人”字。 幼兒園供圖
與全國勞動模范代表面對面,感受勞動魅力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一直注重勞動教育的東城區景泰小學在開學典禮現場舉辦起一場小訪談,學生、家長和校長共同探討樹立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的必要性。在特殊實踐課上,一年級新生清潔小水杯、洗小襪子、系鞋帶、收納小衣物、制作茶杯墊等,掌握獨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同學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北京絨藝、團扇、泥塑等中國傳統文化與工藝制作課程,既增強動手能力,也陶冶情操。
景泰小學學生學習收納衣物。 學校供圖
東城區和平里第一小學的孩子們與開學第一課的特殊主講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北京公交集團第一客運分公司387路乘務員張鵲鳴面對面,這名被譽為“公交活地圖”的公交人將精益求精為乘客服務的經歷娓娓道來,鼓舞大家愛崗敬業、崇尚勞動,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防疫、“閱讀”等成開學第一課主題
一些學校也結合自身情況,策劃了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主題。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圍繞疫情防控,準備了防疫兒歌互動游戲、趣味體育運動、防疫主題展板等,孩子們邊玩邊做邊看,以此熟悉防疫知識,強化防疫意識。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小朋友學習防疫知識。幼兒園供圖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把“閱讀”作為開學典禮的核心,今年也是學校海量閱讀工程實施的第12個年頭,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驚喜亮相,他分享閱讀的樂趣與收獲,談論文學的妙趣與智慧。
在北京市第五中學95歲生日之際,新老學生相聚校園,老校友回憶著在五中的點滴故事,高一新生表達了接續奮斗的決心,“那年今日”的感動與“還看今朝”的信心相融,場面溫馨。
東城區史家小學分校圍繞“啟‘zhi’潤心”,通過情景劇的演繹闡釋“知不足而后進取”的道理,也利用視頻呈現煥然一新的校園環境,鼓勵同學們做“有志氣,有智慧,有制度,能自律”的時代學子,用優異的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