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將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共建實訓基地、開發特色課程,培養“德法技”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背景下,數字司法技術何去何從?司法職業教育如何進行“技術賦能?5月24日,新一代數字司法技術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建大會暨“數字司法 引領未來”創新論壇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召開,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高校、行業企業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代表160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產教融合賦能數字司法技術的話題。
新京報記者獲悉,大會舉行了新一代數字司法技術產教融合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共建啟動儀式,發布了共同體共建倡議書,并為首批成員單位授牌。共同體將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共建實訓基地、開發特色課程,培養“德法技”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大會舉行了共同體共建啟動儀式,發布了共同體共建倡議書,并為首批成員單位授牌。 受訪者供圖
共同體匯聚59家成員單位,發布六項倡議
現場,新一代數字司法技術產教融合共同體發布六點倡議,包括構建“政行企校研”協同平臺,整合資源,突破關鍵技術,打造國家級示范項目;建立數字司法資源中心,實現軟硬件資源共通,促進科研與教學、產業深度融合;開發微課,共建實踐基地,培養復合型人才;攻關智慧司法技術,推動司法大數據、電子數據取證、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產教協同實施建設基地、開發課程、培育項目三類工程,以項目促發展,以成果惠行業。
該共同體由北京政法職業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投智能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聯合全國司法警官院校、行業領軍企業及科研機構,以推動數字司法技術領域產教深度融合為核心使命,為法治中國與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截至目前,共同體已匯聚59家成員單位,其中除了高校企業,還有科研院所及行業指導委員會,將覆蓋“政行校企”多元主體。
“本次大會既是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的創新實踐研討會,也是司法職業教育從‘技術賦能’向‘生態重構’跨越升級的一次再部署、再動員的大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張耀天表示,希望共同體能夠聚焦前沿,數字賦能司法技術,推動數字司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加強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行業發展輸送更多懂技術、通法律的高素質人才;保障安全,筑牢數字法治根基,建立“技術+法律”雙輪驅動的監管體系,為數字司法技術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羅亞平表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將與各家成員單位共同探索“校—政—企—行”協同育人模式,推動公安、司法機關“出題”、高校院所“解題”、企業“答卷”,實現技術研發與實戰需求的精準對接;聚焦智慧警務、數據法治、區塊鏈司法等前沿領域,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公安和司法實踐提供有力支撐,打造全國數字司法技術產教融合的標桿和典范。
將發布《數字司法技術人才培養白皮書》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朱光好介紹,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正重塑社會治理格局,北京政法職業學院主動對接首都“四個中心”建設,聚焦數字司法前沿領域,與公安大學聯合開展司法鑒定技術攻關,與109家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未來,共同體將打造“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標桿,為數字中國、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司法鑒定技術專業教師、副教授趙振洲也是司法鑒定人,他接受采訪時表示,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司法鑒定人才的培養必須扎根實戰場景,校企協同將破解教學與實務的“溫差”問題。
“實踐過程中,我們與頭部鑒定機構共建實訓室,將真實案件轉化為教學案例,專業教師全員考取司法鑒定人資格,并掛靠到多家鑒定機構,服務社會的同時積累教學資源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我們的教學場景與實戰場景緊密結合,真正實現學生‘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辦案’。”趙振洲說道。
“共同體的成立將打造全國數字司法創新高地,為數字司法技術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北京政法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謝利蘋介紹,未來將在三方面實現突破:一是發布《數字司法技術人才培養白皮書》,引領行業標準制定;二是建設國家級數字司法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形成“研發—轉化—應用”全鏈條;三是推動數字司法技術出海,服務“一帶一路”法治建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