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蒲汪鎮大王莊中心小學教師 姚貴欣
翻開朱永新教授的《中國新教育》,書中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教育實踐之路。作為一名扎根小學教育二十余年的教師,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共鳴,也獲得了啟迪。朱教授提出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讓我明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的對話;不僅是技能的訓練,更是心靈的喚醒。當教育回歸本真,它便成為了一種創造希望的藝術。
朱永新教授指出:“新教育的路,其實就是讓師生共同成長的路。”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使命就是為孩子們照亮通往幸福的路。這一單元的課文充滿了童真與趣味,像《彩色的夢》《沙灘上的童話》《我是一只小蟲子》等,它們如同一扇窗,打開了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與想象。
在教學《彩色的夢》時,我引導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擁有彩色的畫筆,畫出心中的世界。有的孩子畫出了甜蜜的糖果城堡,有的畫出了會飛的汽車。我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明白,想象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源泉。孩子們在課堂上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彩色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通過這些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用愛與智慧去點燃孩子們內心的火焰,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自信地去追逐幸福,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新教育》中關于“教育的幸福完整性”的論述,也指引我在評價方式上進行了大膽革新。在高年級教學中,我設計了“成長檔案袋”評價系統。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專屬檔案袋,里面不僅有考試成績,更有他們的優秀作文、創意繪畫、手工制作照片、幫助同學的記錄,甚至是他們自己認為“最勇敢的時刻”的描述。小張同學數學成績平平,但他的檔案袋里收集了十幾幅精美的昆蟲觀察素描;小李同學語言表達欠佳,但他的檔案袋里記錄了他的體育精神,最終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的經歷。這種多元評價方式讓每個孩子都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教育應當讓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偉大之處。”當教育不再用單一尺度衡量所有學生,每個生命都能綻放獨特的光彩。
每當我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聽到他們提出的天真而深刻的問題,感受到他們小小身軀里蘊含的無限潛能,我就更加堅信:小學教育是一項播種希望與未來的神圣事業。
在日常教學中,我努力踐行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理念。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性與需求,尊重他們的差異。例如,在講解古詩時,我會引導孩子們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詩意,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有的孩子會用繪畫來描繪詩中的意境,有的則會用故事來串聯詩句。我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表達方式,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還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幸福。在語文教學中,我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照亮孩子們通往幸福的路。比如,舉辦“故事大王”比賽,孩子們精心準備,自信地站在講臺上分享精彩故事,臺下的掌聲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如“詩配畫”活動,孩子們將古詩與繪畫結合,用畫筆描繪詩意,用創意表達理解,課堂上充滿了歡聲笑語。還有“小小朗讀者”活動,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文字的魅力,體會語言的韻律之美。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語文素養,更讓孩子們在參與中收獲自信與快樂,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幸福。
朱永新教授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教育需要耐心和等待,需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規律。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這一點。我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陪伴每一個孩子成長,用愛和智慧去點亮他們心中的燈。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照亮孩子們通往幸福的路,他們就一定能在未來的道路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當我們以尊重、理解和愛對待每一個幼小的生命,教育就能真正成為點亮心靈的明燈,照亮孩子們通往幸福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教師不僅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與學生一起成長,一起追尋生命的意義與教育的真諦。每一次耐心的傾聽、每一次鼓勵的目光,都是照亮孩子幸福之路的微光。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用愛與責任為孩子們點亮前行的燈,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幸福與希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