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
文|菏澤市單縣單州小學教師 石永美
這個周末,我暫時放下了教案和粉筆,走進生活的真實模樣。在熙攘的街頭巷尾,在平凡的尋常日子里,我像個敏銳的觀察者,捕捉到無數閃爍著幸福光芒的瞬間,也見證了老百姓精神世界里,那股悄然拔節(jié)生長的蓬勃力量。
從今年寒假開始,我便養(yǎng)成了清晨散步的習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邂逅了藏在老街巷里的舊書攤。攤主是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戴著一副黑框老花鏡,正坐在一把舊藤椅上,專注地翻閱著一本舊書。書攤不大,卻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從泛黃的文學名著到年代感十足的雜志,每一本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獨特的故事。
我被一本封面斑駁的《平凡的世界》吸引,輕輕拿起,摩挲著那略顯粗糙的紙張。老人似乎察覺到了我的興趣,放下手中的書,微笑著說:“這本可不錯,我自己都看了好幾遍。別看它舊,里頭的故事可鮮活著呢。”他的聲音略帶沙啞,卻充滿了溫度。我好奇地與他攀談起來,得知他經營這個舊書攤已經二十多年了。
“現在電子書、新書到處都是,可我就喜歡這些舊書。每一本都有它自己的經歷,說不定還承載著好幾代人的回憶呢。”老人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他說,這些年書攤的生意雖不算火爆,但總能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有的人是來尋找童年的回憶,有的人是為了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知識。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在書攤前徘徊了許久,最終找到了一本他小時候父親給他講過的童話書,激動得熱淚盈眶。那一刻,老人覺得自己的堅守有了特殊的意義。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老人守著這一方舊書天地,不僅是在販賣書籍,更是在守護知識的傳承與精神的慰藉。他從這些舊書中汲取養(yǎng)分,也為每一個前來淘書的人提供了心靈的避風港。在這里,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它跨越時空,將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連接在一起,讓幸福在書頁的翻動中緩緩流淌。
清晨的陽光剛剛灑在街道上,我便被一陣熟悉的香氣吸引到了街角的早餐攤。攤主是一對中年夫婦,兩人分工明確,丈夫熟練地煎著雞蛋、烙著餅,妻子則熱情地招呼著客人、收拾著桌面。
“姑娘,來份煎餅果子,加雞蛋還是里脊?”老板娘笑著問我,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我點了單,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他們。他們的動作嫻熟而默契,每一個步驟都像是精心編排的舞蹈。盡管正值早餐高峰,客人絡繹不絕,但他們始終有條不紊,臉上的笑容也從未消失。
趁著間隙,我和他們聊了起來。他們說,在這個街角擺攤已經十多年了,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很是辛苦,但看著周圍的居民每天都能吃上一口熱乎的早餐,他們心里就覺得特別滿足。“大家都熟悉了,有時候還會聊聊天,分享一下生活里的事兒,就像一家人一樣。”老板娘一邊說著,一邊給客人遞上豆?jié){。
這時,一位常客走了過來,和夫婦倆熟絡地打著招呼:“今天又得麻煩你們啦,每天不吃你們家的煎餅果子,都覺得少了點什么。”簡單的話語里,滿是信任與依賴。在這個小小的早餐攤前,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煙火溫情。這種溫情,不僅來自于美味的食物,更來自于人與人之間那份真摯的情感。夫婦倆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周圍的人帶來了一天的溫暖與活力,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與尊重。
一個冬日的傍晚,我來到公園散步,夕陽的余暉將整個公園染成了橙紅色。在湖邊的長椅上,我看到了一對老夫婦,他們靜靜地坐在一起,看著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倒影,偶爾輕聲交談幾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被眼前的這一幕所打動,在不遠處的另一張長椅上坐下。過了一會兒,老人似乎注意到了我,笑著向我點頭示意。我走上前去,和他們聊了起來。原來,他們結婚已經五十多年了,每天傍晚來公園散步是他們多年來的習慣。“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享受這樣的時光。現在老了,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yè)了,我們就想好好享受一下屬于我們的二人世界。”老爺爺感慨地說。
老奶奶接著說:“每天看看這夕陽,聊聊過去的事兒,感覺那些辛苦的日子都變得美好起來了。”他們回憶起年輕時的點點滴滴,從相識相知到相濡以沫,雖然生活中也有過磕磕絆絆,但他們始終攜手走過。在他們眼中,幸福就是這樣簡單而純粹,是在平凡日子里相互陪伴,是在歲月變遷中堅守那份最初的愛。
看著這對老夫婦,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他們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幸福的真諦。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幸福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藏在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去珍惜。
這個寒假,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卻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我對生活的認知。我看到了老百姓在平凡生活中對幸福的執(zhí)著追求,也感受到了他們在精神層面的不斷成長與提升。
作為一名教師,這些經歷讓我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是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培養(yǎng)他們感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要讓學生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懂得在平凡中找尋幸福,在困境中堅守希望,讓幸福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