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聊城臨清市永青實驗學校教師 李霞
小楊是我們班上一個冷硬的男孩兒。他胖墩墩的,黝黑的臉龐看不出表情的變化。每次我想幫他整理衣服領子時,他都試圖躲開;每次走廊上相遇時,他都旁若無人似地走開;每次想要糾正他做操的動作時,他都撲閃著一雙大眼睛,無辜地看著我。就是這樣一個不會表達的男孩兒,其實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
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樣,上課前幾分鐘來到教室,準備課件,組織學生坐好,等著上課的鈴聲。開始上課了,師生互相問好的時候,有一個奇怪地拖著很長的后音的聲音響起,顯然,他是要引起我的注意。此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小楊同學,我也在第一時間看向了他。我已經怒不可遏地喊出了他的名字,一邊喊一邊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當我喊完他的名字的時候,我想到了很多,《正面管教》里的錯誤行為信息表出現在了我的腦海當中,錯誤目的表中有這樣一項,孩子為了尋求過度關注,而采取了一種故意打擾人的行為,這時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先讓大家安靜下來,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此時怎么辦?如果我現在嚴厲地批評他,可能會導致他這一整節無法正常上課,不僅他而且還會影響班上的其他的孩子們。此時此刻我想到了表揚的力量,那么表揚他什么呢?記得課前,我準備課件的時候,他把窗戶的窗簾拉上了。我便借此表揚他為同學們著想,他的這種品質應該得到大家的稱贊,但是在課堂上搞怪,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行為,所以還是需要糾正。以表揚為開頭的教育,顯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楊同學聽著我的話,慢慢地低下了頭,又抬起了頭,眼神里滿是喜悅和神采,整節課他都表現得很積極。
在以后的時間里,小楊同學對我沒有了太大的抵觸,開始熱絡起來。一次急中生智的表揚,就這樣打破了師生間的壁壘,讓師生間的感情豐富了起來。師生間的感情就是在一次次理解和包容中積攢起來的,這將成為教育教學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這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第二學期開學的第一課,小楊同學又故技重施,可能他課下又做了某件好事,但我不知道呀,我也沒有第二個窗簾兒讓他拉,只能用眼神告訴他,不要違反課堂紀律,要和大家一樣才最精神。但是這終究是個問題,這讓我感受到,他或者又不確定老師是不是真的喜歡他,或者他并沒有從內心真正地佩服我、喜歡我,從而聽我的話。
于永正老師在《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本書中寫到:“尊重,是民主對話的基礎;愛,是賞識激勵的前提?!奔畹奈屙椩瓌t有針對性原則,實質性原則,引領性原則,及時與重復性原則,主動性原則。“及時與重復性原則”讓我找到了真正轉變小楊同學的方法。
“重復性原則”指的是表揚一次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的,學生對老師的態度還處于不確定的時期,偶然事件只是創造了機會,對教育成果的維護,還需要及時地、重復性的進行加固,就像朋友關系一樣,師生關系也需要時常保鮮。
想明白了這些事,我決定以愛為基調,和小楊同學平等對話。下課后我找到了小楊同學掰手腕兒,他胖墩墩的,看上去很壯,和他掰手腕兒輸的肯定是我。輸了以后,我借機表揚他力氣大;課堂上,我表揚他坐得端正、學得認真;回答問題時,我表揚他聲音響亮;課間,我表揚他走路靠右走,不亂跑,衣服穿得整潔……在一次次的表揚中,我們成了“哥們兒”,有時候,課間他竟然會主動找我掰手腕。其他小朋友見狀也有和我掰手腕兒的,但只有小揚能夠贏我,這件事兒讓他越來越有了自信。
其實,反復強化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不管是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巴布洛夫提出的經典條件反射,還是美國心理學家斯基納的操作條件反射,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概念“強化”,它的作用就是產生條件反射,因此恰當的運用強化手段,再借用“激勵”教育策略,就可以強化學生身上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換言之,如果我能每天對小楊同學表現出來的向好的方面進行表揚和激勵,就會對他的好習慣起到一個強化的作用,從而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
從小楊的教育案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對學生的任何一種表揚也好,批評也罷,都不是一次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種教學手段,不斷地進行強化,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管建剛老師說:“表揚,幸福的不只是學生,也幸福我們自己?!币苍S每一次表揚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會像蝴蝶效應一般產生極大的作用。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編寫了小學生行為規范三字歌,每次上課前都會讓學生大聲地朗讀,學生認真學習了三字歌的每一項內容,明確了課堂要求,規范了學生的課堂行為,使學生的課堂行為有據可依,每個孩子都爭相做一個守紀律、懂文明的好孩子。小楊同學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對我完全沒有了戒備心理,開始友善地和我相處。走廊上相遇總會甜甜地打一聲招呼,衣服穿戴得不整潔,自己也學會了整理,課堂行為不規范,也能夠誠心接受我的批評,并且努力改正。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這是一件循序而漸進的過程,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學生,用愛去體諒學生,就會得到學生百倍的回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