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旨在鼓勵體育學、醫學、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
4月20日、21日,2024年國際競技體育生物力學論壇暨第二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在首都體育學院舉辦,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運動項目的生物力學研究、運動生物力學助力青少年健康等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大會共設置了10場大會報告、10個專題會場,收錄了588篇論文,旨在鼓勵體育學、醫學、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體育科技領域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及成果轉化。
2024年國際競技體育生物力學論壇在首都體育學院開幕。圖/首都體育學院
2024年是巴黎奧運年。大會上,來自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郝衛亞介紹了科技助力攀巖運動員水平提升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攀巖項目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有2枚金牌,馬上舉行的巴黎奧運會上將有男女4枚金牌,洛杉磯奧運會有望增加到6枚。”他表示,攀巖運動考驗運動員的技術、耐力和智力,涉及多種手法、腳法、移動和平衡等專項技術動作,篩選出其中最關鍵的技術動作并進行相關研究是重中之重。他們的研究目標是為運動員選材、科學化訓練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目前,他們已經構建了攀巖運動員動作技術水平測試方法。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介紹了研究院如何通過科技研究使體育運動更有趣、更有回報、更安全。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劉卉分享了運動生物力學在競技體育科技助力工作中的應用。
另外,與會專家還探討了青少年運動健康話題。寧波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顧耀東分享了青少年健康與鞋裝備研究的探索。
以跑步為例,顧耀東介紹,不同性別在生長發育中存在足形特征的差異,例如,6-10歲年齡段,男孩的足形顯現出中足更寬,足圍更大,足弓更低的特點。足弓發育敏感期在10-13歲,此階段鞋具的足弓支撐和緩震功能需要與足部發育特征相匹配,以適應其運動需求。“因此,兒童青少年運動鞋具需要同時滿足使用者生長發育特征和運動項目需求,實現保護與功能的統一。”他表示,其所在實驗室建立了適用于兒童青少年的運動生物力學綜合測試系統,產學研融合助力兒童青少年運動裝備優化,預防損傷。
此次大會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等承辦。首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霞表示,首都體育學院在全國首創提出“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的辦學思路,推動運動科學與醫學、人工智能等理工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大會將進一步推動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向更高水平邁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