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智能時代影響和挑戰著傳統教育模式,提升科學運用AI的意識和能力,改良學生學習方式,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
從自然語言生成性工具ChatGPT到“世界模擬器”Sora的問世,給全球各國各領域帶來新的沖擊。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當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認識到當前我國教育數字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并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三條針對性建議。
劉希婭指出,全新的智能時代影響和挑戰著傳統教育模式,提升科學運用AI的意識和能力,改良學生學習方式,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
學校與教師對AI帶來的挑戰認識不足
劉希婭指出,當前我國教育數字化發展面臨幾個問題:學校與教師對AI帶給教育的巨大挑戰認識不足;教師科學利用AI技術改良學生學習方式的能力不足;利用數字化尤其是AI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實踐不足。
她進一步分析稱,從ChatGPT到Sora等一系列AI技術的興起,對傳統學校教育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當前不少學校與教師認為前一輪信息化革命浪潮沒有對教育產生太大影響,對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缺少關心關注,缺乏迫切加強學習、自我革新的意識。
同時她注意到,當前,我國教師數字化素養有待提升。一方面對AI技術使用少,大部分教師甚至從未嘗試使用ChatGPT或相似AI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與當前智能時代嚴重脫節。
另一方面,不少教師對AI技術的使用局限于傳統教學場景,如利用APP讓學生在“電子題海”中反復刷題,利用AI讓家長、學生上傳各類照片、視頻,進行所謂的智慧化評價、智能作業批改等,缺乏科學運用AI進行個性化學習指導、虛擬現實交互學習等能力,也缺乏落實新課程改革中跨學科學習、大單元學習、學科實踐等學習模式的具體策略,難以培養學生創造與掌握AI的能力。
建議以評價牽引變革,培養AI時代學生核心素養
針對上述問題,劉希婭提出三條建議。
“未來,能夠基于學生需求靈活運用AI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教師,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教師。”她首先提出,加強教師AI使用意識和能力的專項培訓,建議教育部加強對教師數字化素養提升的專項培訓,一方面增加培訓機會和平臺,另一方面優化培訓形式和策略。
同時劉希婭提出,以評價牽引學習方式變革,培養與提升AI時代學生需要的核心素養。一是優化中考、高考等高利害性考試的命題導向,以科學的評價導向,促進教師減少灌輸、講授、刷題的教學方式,增加探究性合作性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判斷力、表達力等核心素養。二是強化對教師、學生數字化素養的專項評價。建議教育部牽頭成立專項督導組,對學校教育數字化建設和AI使用意識、使用能力進行評價督導,并將評價督導結果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掛鉤。
此外劉希婭指出,AI的深度數據分析、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可以增強遠程在線學習和培訓的實踐性和體驗感,如何充分發揮AI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亟待加強研究。對此,她建議,教育部協同財政部加大對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學校AI設備的配置,并對軟件開發和運用加大投入和研究,增強遠程教育的專業性;同時,可通過在全國建立試點區、試點校等方式,鼓勵一部分區域、學校通過數字化應用尤其是AI技術,探索更加多元、即時、有效的方法路徑,讓教育數字化真正服務于教育教學和教育治理深度變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