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AI助教系統不僅能夠提供24小時的個性化學習支持、智能評估和反饋,還能輔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激發學習靈感。
“學生課本里住著一個智能助手,它能夠幫學生理解復雜的知識點,還能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這個原來存在于想象中的場景,如今已經在清華大學的部分課程中成為現實。3月5日記者獲悉,清華大學以“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GLM”為平臺與技術基座,研發出多個AI助教系統。自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8門課程試點,已有5門課的智能助教系統完成開發并投入使用。
這些AI助教系統不僅能夠提供24小時的個性化學習支持、智能評估和反饋,還能輔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激發學習靈感。
2024年清華大學將開展100門試點課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教育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上,高校也在探索。2023年9月28日,清華大學啟動了一項新的試點計劃——人工智能賦能教學。
試點工作主要使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與智譜華章公司共同研發的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GLM作為平臺與技術基座,服務不同學科領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新一代基座大模型在整體性能上比上一代有大幅提升,推理速度更快、運算成本更低,還大幅提升了工具使用和智能體能力,可根據用戶意圖,自動理解、完成更加復雜的任務。
2024年,清華大學將開展100門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試點課程,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或深度介入課程,打造人工智能助教、人工智能教師,持續創新教學場景,提升教與學效率與質量。
AI逐漸在不同領域服務師生教學
在清華大學“化工熱力學”課程中,授課教師、化工系教授盧滇楠將100多篇相關文獻和書籍用于垂直模型的持續訓練與校準。目前,該系統已完成初步開發,具備主動出題與答題功能,并在學期末課程大作業中作為輔助工具被使用。
盧滇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對未來的教育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盡管目前其在專業課教學中的精確度還有待提高,但作為“伴學”,它已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與他們共同成長。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龍瀛的“新城市科學”課程基于教師提供的教材、習題、最新論文等大量材料,實現了自動知識點抽取,并打造了人工智能助教系統。通過知識庫的輔助,智能助教將答題正確率從80%提升到了95%,并附帶了詳細的答題解釋。該系統還設計了多種功能卡片,學生可以通過輸入相關需求,與智能助教實時交互以獲得課程輔導,例如課程項目設計的思路提示、流程設計、分析角度等,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研究思路的啟發。
“心智、個體與文化”授課教師、社科學院副教授錢靜介紹,智能助教系統不僅能生成寫作評價標準,還能針對學生的寫作給出具體評價。智能助教能夠快速學習心理學知識、理論,并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
“環境決策實踐”課程基于任課教師自主研發的天工AI大模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智能評估和反饋,以輔助其學習過程。
電機系教授于歆杰講授的“電路原理”課程,基于教學團隊錄制的慕課、雨課堂授課材料、往期教學數據等大量資源,進行了知識點輸入和抽取工作,在完成電路圖數據處理和建模理解后,將于2024年春季學期中投入使用。“智能助教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答疑解惑;同時,可以協助教師推薦相關資源,為有需求的學生給出延展性學習建議。”于歆杰說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