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丘成桐少年班授牌儀式暨數學人才培養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活動現場,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作為授權人,為人大附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等18所國內知名中學授予“丘成桐...
4月20日,丘成桐少年班授牌儀式暨數學人才培養交流會在北京舉辦?;顒蝇F場,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作為授權人,為人大附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等18所國內知名中學授予“丘成桐少年班”設立許可授權。記者了解到,這18所中學中就有南京的兩所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第一中學。
據了解,2021年起,丘成桐先生以個人名義發起“丘成桐少年班”,聯合各省優質中學舉辦,招收對數學有天賦的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采取初高中貫通、大中學聯動方式培養,旨在進一步探索數學等基礎學科人才的早期培養,為國家輸送數學學科拔尖創新后備人才。
說到“丘成桐少年班”,南京早有探索。2021年10月,丘成桐先生積極倡議在南京市有關中學實施數學特殊人才培養計劃,經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南京外國語學校和南京市第一中學承擔了在南京選拔優秀人才進行培養的任務,2022年招收了首屆“數理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暨“丘成桐少年班”共80人。
該項目與東南大學等著名高校開展緊密合作,探索基礎學科人才的早期培養,為在數學、物理等學科學習上有興趣、有能力、有潛質的學生提供雙高合作(高校+高中)的一體化貫通式培養,在課程實施、學習方式、評價機制、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整體探索。
一年來,數理實驗項目有哪些培養舉措,學生又有哪些收獲?記者聯系采訪了南外和南京一中,兩所學校均表示,“數理班”舉辦的初衷是“育人”而并非“掐尖”,兩校在校內或校際開展的一系列有針對性、有實效性、有創新性的行動,為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奠定基礎。
南外為“數理班”同學量身定制了個性化的學習生涯規劃和培養方案。其中“大師進課堂”“大學教師進丘班”等課程總能在班上引發超“燃”大討論。高一伊始就獲得了第38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銅牌的謝天齊同學說:“豐富的講座是我們數理班的一大特色,主講都是各自領域的大行家,從他們的講座中,我們得以了解到一些方向的前沿成果,勾勒今后所要學習的藍圖?!?/p>
南外“數理班”競賽氛圍濃厚,同學們在專業競賽教練指導下、在優秀老師的引領下、在朋輩學習的激勵下,在競賽道路上勇往直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備戰數學、物理競賽之余,南外“數理班”同學們在幾乎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特長,有些人熱愛物理實驗、有些人熱愛棋藝、有些人熱愛語言學、有些人熱愛足球等等,老師也鼓勵并引導大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進一步發展。
南京一中副校長陸芷茗介紹,學校為“數理班”同學配備了最優質的師資,并構建了專門的課程體系,開設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競賽課程、大學先修課程。“我們的學生在校內就能接觸'院士一課堂''江蘇少工院'等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學習平臺,還有很多機會走出校園,走進高校、科研中心、重點實驗室,走向更廣闊的社會'大課堂'?!?/p>
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年的培養,數理班多名同學在全國、省級英語、信息學、數學競賽中獲得國一、省一等獎項。王邢知、邵鈺潔同學入選英才計劃。在高一的全市統考中,數理班同學發揮出色,有3位同學以967分的高分進入全市前15名。
一年來,學校聘請多位兩院院士作為數理班同學的導師,在科學家的指引和激勵下,數理班同學在理科學習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以色列著名數學家Eli?Aljadeff在向數理班學生開設全英文數學課程后稱,這是他在國內遇到的最優秀的一批高中生。
劉宇軒同學告訴記者,“同學們都十分熱愛數學物理等學科,我們不去無意義的卷,而是強調思維的提升。我們還有各科競賽培訓以及大學先修課程,班級大部分同學都在鉆研一門競賽,競賽氛圍相當濃厚。倘若想嘗試高中競賽,那你就來對地方了?!?/p>
兩校“數理班”師生還定期組織活動,赴東南大學開展“學術日”,到蘇州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一同做實驗,相互交流、共同成長。
報考數理人才貫通實驗項目有什么要求?
南外:
2022年,南外數理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招生人數:初中部20人、校外20人。
初中階段在數學、物理等理科方面有一定特長或濃厚興趣,或在相關比賽中獲一等獎及以上獎項。
南京一中:
南京一中:2022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數理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招生40人,面向全市2022年應屆初三畢業生招收。
學生在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應均為合格等第,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應均為B級及以上,初中階段在數學、物理等理科方面有一定特長或濃厚興趣,或在相關比賽中獲一等獎及以上獎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晨
學校供圖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