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自改版以來,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多措并舉,深度融合應用,使得平臺成為縣域引領教育變革、賦能教育教學、促進教育均衡的重要載體。
鹽城濱海:引領師生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鹽城濱海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自改版以來,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多措并舉,深度融合應用,使得平臺成為縣域引領教育變革、賦能教育教學、促進教育均衡的重要載體。
一、深入學習平臺應用
教研團隊率先領學。縣教研、電教部門組織專兼職教研員一方面認真學習教師研修、家庭教育等新版塊內容,一方面優選專題教育、課程教學等版塊內容,重點關注操作方法、資源優勢,撰寫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導學材料,按周匯編成冊向中小學宣傳推介。全縣各中小學針對近期居家健康監測學生,組織語、數、英等學科教研團隊,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對線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課后反饋等進行集體研討,開展同步課程準備,同步班級授課進度,確保了居家學子學習同步跟進。
師生家長學用結合。3月份以來,全縣各學校通過班會、家長會、線上視頻會議等形式組織開展教師、學生、家長的智慧教育平臺培訓活動。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對教師的平臺操作進行考核驗收,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優質課程資源的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設計制作“濱海智慧教育名師網絡課堂”課程資源1826節,并從中遴選優秀課程參加省市基礎教育精品課評比。
答疑平臺有效互動。各校充分發揮省名師空中課堂“互動答疑”功能模塊對國家平臺的補充作用,組織2321名中小學教師每日在線答疑,定期組織學科骨干教師進行集中在線答疑。面向居家學生,開展“名師面對面”“名師云答疑”活動,3月份以來累計答疑57933次。組織學科優秀教師進入各班居家學習群,利用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空中課堂教學,固定時間段點對點指導講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濱海縣實驗小學根據課程內容,要求各學科教師每天在線直播或互動20-30分鐘,對學生進行在線輔導、在線批閱、在線講解、在線解疑等。對無法使用平臺的學生家庭(通過一至六年級的調研,該校的移動終端使用家庭占比達到98.2%),通過電話等方式做好指導工作。同時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二、全面開展平臺服務
學生學習的好幫手。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成為學生居家學習的有力工具。各學校在學習應用國家平臺課程基礎上,科學研制居家服務菜單,科學設計自主學習內容,合理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做好預習復習、開展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
社團活動的好扶手。濱海縣留守兒童相對較多,為更好落實“雙減”政策,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收看新版平臺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心理健康”等專題,針對疫情之下學生、家長可能面臨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專門安排專職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為居家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制作15期在線版《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指導》,給予學生輔導及建議。依照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研學實踐”中的優秀案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常態開展學科融合活動,倡導健康、溫馨、快樂的“宅”式生活。
教師備課的好助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質的研修課程,校本研修教研組每月定期集中收看學習網絡云平臺專家講座。縣教師發展中心全體研訓員開展常態化的在線教研活動,研討各學科的專題復習、專題訓練、綜合訓練等材料,會同骨干教師打磨線上教學內容,指導提升線上教學效益的方法。結合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平臺“教研活動”,開展新課程、居家學習等研討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多元融合平臺技術
融合城鄉結對互動課堂,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依托國家、江蘇省智慧教育平臺,鎮區中心小學與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常態開展50多次城鄉結對網絡研修。師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突破時空限制方式,聽講教室教師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發研討的意識逐步增強,聽講教室師生都可基于國家、省智慧教育平臺點播相關教學課程,使教學效益得到區域大范圍延伸,挖掘出現有教學資源的潛力并最大化地加以利用,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促進了區域聽講教室教學質量提升。
融合大數據技術,優化“雙減”作業實施。智慧教育平臺融合大數據技術,通過對作業數據的采集,精準分析學生學習薄弱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舉一反三拓展練習,有效提高作業設計和實施的精準度。根據主題內容,設計適量作業,兼顧體育鍛煉、音樂、美術、童詩創作等。語文和英語學科結合省語音教材系統和老師們自制的聽讀音視頻,實時推送,保證適量的聽、讀、說、寫等作業。老師可對應每個孩子進行批注、語音講解,學生可以再次訂正貼圖;應用還有自動統計功能,統計未交作業,分類表彰優秀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融合“家校共育”大講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濱海縣教育局聯合縣融媒體中心,全力打造“家校共育”大講堂,搭建與智慧教育平臺融合的家庭教育服務平臺,有效擴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普及率和覆蓋面。截至目前,“家校共育”大講堂一共舉辦16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累計收視率超過300萬人次,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推進全縣家校(園)共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來源:省電化教育館、鹽城市教育局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