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職業大學依托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吳文化園”和江蘇高校哲社重點研究基地“吳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探索形成“寓精于工、寓雅于技”的吳文化育人品牌。
蘇州市職業大學依托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吳文化園”和江蘇高校哲社重點研究基地“吳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探索形成“寓精于工、寓雅于技”的吳文化育人品牌。
打造吳文化育人“共同體”,匯聚吳文化育人合力。協同政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及兄弟院校、行業大師工作坊、文化特色社區,以“五協同”合力育人繪制系統化頂層設計藍圖;聘請非遺文化傳承人、吳地文化研究員、講解員、吳地工匠為育人導師來校設立大師工作室,組建“雙師型”結構化教學團隊;成立石湖智庫等文化研究機構,以項目化挖掘吳文化資源等方式發揮智庫科研優勢,形成研教結合智庫型科研團隊。
開發進階式課程“特色課”,豐富吳文化育人內涵。開發“吳文化”等通識課程、“蘇工蘇作”等精工課程,形成“通識—精工—創新”進階模塊化課程體系;開發系列化校本教材,賡續吳地文脈;通過新生入校開學“第一課”、融入日常生活“節日課”、突出尚禮崇廉“正氣課”等,融吳文化于課程思政,涵養學生精、雅的職業素養。
建設吳文化場域“多平臺”,創新吳文化育人載體。打造“吳文化園”,營造沉浸式吳地實景增強職業體驗;構建數字化的教學體驗場景、文化資源、文創項目等數字化智能平臺,實現“文化+互聯網+育人”職業新體驗;依托“文化傳承+職業教育”研究機構,成立產學研互通機制以研促賽,成立蘇州市數字非遺文化產業學院,指導參賽獲獎;建設“蘇精作”非遺基地實操職業技能,帶領學生開展非遺文創產品設計等文化服務。
開辟多維化活動 “育人才”,深化吳文化育人成效。設立“未來工匠”系列活動,通過“見工匠”“讀工匠”“思工匠”,課內課外探索工匠文化;借助第二課堂組織開展蘇式剪紙、舟山核雕等文化研習項目,校內校外走進非遺文化;依托江南非遺傳承職業體驗中心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成立吳文化志愿講解團隊服務文化傳播;實施德智體美勞要素構成的文化育人活動,五育融合賦能學生全面發展;融入吳文化基因,鼓勵學生扎根吳地就業,服務吳地建設,利用國家級大學生眾創空間孵化大學生文創項目,助推創新創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