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 鄭亞男
過去我總把洛克當作研究 “德育” 的專家,直到讀到他將 “數概念” 定義為 “心智對量的秩序與關系的把握”,才猛然醒悟:他所探討的其實是 “完整兒童” 的培養,而數學正是兒童認識世界秩序最自然的入口。低年級的孩子并非 “還沒學算術的人”,而是 “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發明算術的人”。洛克在書中分享的三個 “數學時刻”,給了我不小的沖擊與啟發。
錯誤是草稿,不是廢紙
洛克提醒:“兒童每一次看似荒唐的演算,都是他在為概念奠基。” 那天數學課上,班上的小杰把6+7算成了12,我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即打上×,而是請他 “用積木給大家講講故事”。他先把 6 塊紅積木排成了 “樓梯” 的形狀,又拿 7 塊藍積木一塊一塊疊上去,疊到最后發現 “樓梯” 缺了一級——原來他把 “6+6+1” 誤看成了 “6+6”。這1的缺口,恰恰成了他理解 “進位” 概念的開始。
感官是數學的母語
洛克說:“任何抽象觀念,都要先經過感官的翻譯。” 以往我教 “10 的分解” 時,總是直接在黑板上寫下 10=1+9=2+8=… 這樣的算式,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課后提問時也多是一知半解。后來我把教室變成了 “數字菜園”:準備10棵小白菜模型,讓孩子們兩兩一組輪流 “拔菜”,并用相機記錄每次拔菜后 “剩余的白菜 + 拔走的白菜” 的畫面,再把這些照片投影到屏幕上。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照片的排列順序竟然就是算式的順序,他們的眼睛先 “看見” 了交換律的存在。
紀律的內核是自我度量
洛克反對用 “恐懼” 維持課堂秩序,主張 “讓兒童成為自己行為的算術家”。我在教室后墻貼了一條標有0到5的數軸,每個數字旁都畫了對應的示意圖:0是安靜的睡覺符號,1是竊竊私語,2是正常討論,3是小組發言,4是大聲喧嘩,5是吵鬧不止。讓孩子們自己根據當前的課堂音量,在數軸上貼磁釘 “打分”。當磁釘跑到 4 以上時,不用我喊 “安靜”,總有孩子會提醒:“我們超過 3了,要回到2!” 他們第一次體會到:數字不僅是題目里的符號,還是管理環境的工具。
課堂微改造:讓洛克的理念落地
把洛克的 “慢” 翻譯成 7 歲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以往背誦 “湊十歌” 時,孩子們總覺得太抽象,記不住也用不上。于是我編了《數字王國搬家記》:數字王國要蓋新樓房,規定10個人才能住一套房。9和1是鄰居,兩家加起來正好10個人,就合并成了一套房;8和2是表兄妹,加起來也是10個人,也住在一起…… 故事講完后,學生們自發地把10 的組合排成了 “小區平面圖”,對 “湊十” 的理解深刻了許多。
在教室后面辟出一面 “草稿墻”,每周挑選3道 “最美錯題”,用彩色箭頭清晰地標出從錯誤思路到修正思路的過程。洛克說:“尊重錯誤,就是尊重思維本身。” 這面墻不僅讓孩子們不再害怕犯錯,還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設立每月一次的數學 “零錢日”,讓孩子們帶10枚1元硬幣,在教室里開設 “跳蚤市場”。從給自己的小玩具、小文具定價,到和同學交易時計算找零,再到用小本子記賬,全由他們自己完成。洛克強調 “經驗先于符號”,而這些零錢正是最生動的 “十以內加減” 現場,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理解了數字的意義。
洛克在書中寫道:“教育者的藝術,是把抽象觀念翻譯成兒童感官能夠擁抱的具體。” 如今,當我再看到孩子把 7 寫得像 “躺平的 L” 時,不會急著糾正,而會先問:“這個 7 是不是剛滑完滑梯,還在喘氣?” 因為在那一刻,那些曾經冰冷的數字,不再只是題目里的符號,而是變成了孩子世界里有溫度、會喘氣的生命。這或許就是數學教育最美的樣子 —— 不是灌輸符號,而是喚醒孩子對秩序與關系的天然感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