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濟南高新區瀚陽學校六年級(3)班積極組織學生成長共同體活動,通過足球聯誼、夜市經營、紅色研學、非遺探秘等多樣化形式,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收獲成長。活動覆蓋多個生活場景與文化領域,以沉浸...
暑假期間,濟南高新區瀚陽學校六年級(3)班積極組織學生成長共同體活動,通過足球聯誼、夜市經營、紅色研學、非遺探秘等多樣化形式,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收獲成長。活動覆蓋多個生活場景與文化領域,以沉浸式體驗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近日,六年級(3)班二組與六組學生在舜泰廣場體育場開展足球聯誼賽。比賽中,學生們圍繞傳球、射門等技術動作展開協作,場上不時響起歡呼吶喊。六組學生夏睿凡賽后表示:“團隊合作比個人表現更重要。” 守門員李宜澤在活動記錄單上畫下笑臉,記錄 “被進 3 球但撲出 5 個球” 的賽場表現,認為 “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參與活動的家長李女士觀察到,孩子們在比賽中學會了包容與堅持,這樣的收獲遠超勝負本身。
同期,三組學生在菠蘿山夜市開展 “自制冰淇淋售賣” 實踐。攤位上,草莓味、巧克力味的冰淇淋整齊擺放,手寫的價目表清晰醒目。學生們從最初的羞澀逐漸變得主動吆喝,分工負責制作、售賣與記賬。活動結束時,37 元的收入讓學生王宣凝感慨:“早起準備食材雖然累,但看到顧客吃得開心,覺得很值。” 學生張雋銥在記錄單上畫下冰淇淋圖案,寫道:“賺錢不易,但收獲的甜勝過冰淇淋本身。” 家長李女士評價,這樣的 “煙火氣” 實踐讓孩子們直觀體會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的道理。
四組學生走進濟南戰役紀念館與黑虎泉開展研學活動。在濟南戰役紀念館內,銹蝕的步槍、補丁軍裝、泛黃日記等珍貴展品無聲訴說著硝煙歲月,讓學生們深受觸動,王姝涵同學在日記本上抄下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隨后,學生們來到黑虎泉,家長鄭先生結合泉水文化講述老濟南故事,告訴孩子們 “泉水是城市的眼睛,革命精神是城市的骨頭”。參與活動的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后要帶學弟學妹們再來,擔任 “小小講解員” 傳播紅色歷史與城市文化。
五組學生則前往山東手造中心探秘非遺文化。在濟南面塑、兔子王泥塑展區,學生王一佳看到實物后驚嘆:“奶奶常說的兔子王,原來有這么多故事。” 在扎染展區,學生劉晨宇在記錄單上畫下扎染圖案,感嘆 “老祖宗用藍白兩色能變出萬千花樣,太厲害了”。看到老藝人的照片時,孩子們流露出對傳統手藝失傳的擔憂,家長劉女士引導道:“了解與喜歡,就是對非遺的一種守護。” 學生姜宜軒說:“下次要帶爺爺來認兔子王,他肯定感興趣。”
此次活動通過連接校園與社會、課堂與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了溝通能力、協作意識與責任擔當。六年級(3)班班主任邢蓓蓓表示:“教育不止于課堂,當孩子們真正走進生活,成長便會自然發生。” 多樣化的實踐場景證明,假期實踐正成為課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助力學生在體驗中實現全面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