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梆韻智創先鋒”實踐隊,前往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古城章丘梆子劇團,開展主題為“傳承章丘梆子非遺文化,青春助力藝術傳承”的暑期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延續“...
近日,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梆韻智創先鋒”實踐隊,前往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古城章丘梆子劇團,開展主題為“傳承章丘梆子非遺文化,青春助力藝術傳承”的暑期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延續“非遺+科技”的創新路徑,為章丘梆子的傳承注入青春動能。
溯源:非遺與科技的跨界結緣
作為山東傳統戲曲的瑰寶,章丘梆子承載著章丘大地的民俗記憶與人文情懷。為推動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今年3月31日,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與章丘區相關單位聯合舉辦“非遺進校園——非遺文化傳承與科技賦能”活動,“非遺+科技”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正式揭牌,標志著學校人工智能學院與章丘梆子劇團的深度合作邁出關鍵一步。此前,雙方已在非遺數字化保護、校園傳播等方面初見成效,而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則成為深化合作、拓展實踐的重要舉措。
聲傳千里:讓古老梆韻照見青春
在章丘梆子鏗鏘的鼓點與悠揚的唱腔中,實踐隊深度融入非遺傳承現場,以青春之姿為章丘梆子這項古老藝術的當代發展注入蓬勃能量。實踐隊將鏡頭精準聚焦于章丘梆子的臺前幕后:從演員們一絲不茍的排練場景,到舞臺上流光溢彩的正式演出;從老藝術家對藝術精髓的深情講述,到一招一式的細節捕捉。
實踐隊還精心拍攝了一部章丘梆子宣傳片,通過鏡頭語言串聯起其藝術特色與傳承故事,讓這份沉淀數百年的藝術瑰寶,借助線上線下的傳播渠道及宣傳片的廣泛推送,走進更廣闊的公眾視野,煥發新的吸引力。
躬身沉浸式:觸摸非遺的文化肌理
傳承,始于親身體驗與心靈共鳴。在劇團演員的專業指導下,隊員們親身參與了戲曲實踐。部分隊員更是有幸在章丘梆子團長的親自指導下,開啟了更為深入的學習之旅。團長耐心細致地講解章丘梆子的歷史淵源、唱腔技巧和表演要點,從發音的抑揚頓挫到身段的剛柔并濟,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隊員們穿上精致的傳統戲服,那繡工精美的紋樣在身上綻放,仿佛承載著百年的故事;專業的化妝師為他們畫上獨具特色的戲曲妝容,不同的色彩搭配背后是鮮活的人物性格與命運密碼。
在團長的帶領下,他們一招一式地模仿、練習,感受每一個動作中蘊含的韻味,體會每一句唱腔里承載的情感,真正沉浸式地學習章丘梆子的表演精髓。除此之外,隊員們在試穿傳統戲服中感受刺繡紋樣與服飾形制的文化內涵;通過戲曲妝容了解臉譜色彩背后的人物塑造邏輯;了解核心板式,體會板式變化展現的不同戲劇情緒。這場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蛻變,讓隊員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化了對“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理解,讓非遺不再遙不可及,切實增強了青年一代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與傳承意愿。
薪火相傳:跨界合作筑就傳承之路
為了讓章丘梆子的傳承之路走得更穩、更遠,“梆韻智創先鋒”實踐隊與章丘梆子劇團共同成立了章丘梆子學習傳承班。雙方約定將定期開展培訓學習活動,劇團的藝術家們將親自授課,系統地傳授章丘梆子的唱腔、表演、化妝、服飾等知識與技藝;實踐隊則會組織青年學子積極參與,確保學習傳承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這一合作模式,為章丘梆子的傳承搭建了穩固的平臺,讓更多青年有機會深入接觸和學習這項古老的藝術。
此外,實踐隊還積極與現代熱點融合,精心編排了以章丘梆子為主題的創意舞臺劇朗誦作品《梆聲永續》,講述了章丘梆子從無到有,從傳承到融合的新老故事。經過長期打磨和研究,依托章丘梆子傳承和創新等元素,參加了多類大賽,斬獲佳績,成功將老腔古韻與AI譜曲的跨時空對話融入其中,探索傳統藝術的現代表達,展現了章丘梆子在當代的創新活力。
文創煥新:讓非遺走進日常肌理
實踐隊圍繞章丘梆子的文化元素,設計并制作了一系列文創產品,讓非遺文化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大眾。其中包括以經典角色為原型的人物手辦,生動還原了章丘梆子演員的經典扮相;融入臉譜紋樣、唱腔樂譜等元素的手機殼,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還有小巧精致的鑰匙扣,將章丘梆子的標志性符號濃縮其中,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隨身信物。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拓展了章丘梆子的傳播載體,更讓年輕人在日常使用中感受非遺的魅力。
科技賦活:讓歷史影像重現生命力
依托“非遺+科技”的創新路徑,實踐隊對章丘梆子的歷史照片、老照片進行了數字化修復與動態化處理。利用AI技術,隊員們對泛黃、模糊的老照片進行高清修復,更通過智能動畫技術讓靜態的歷史影像“動”了起來:老照片中藝術家的經典唱腔場景被賦予動態效果,仿佛能看到當年的表演姿態;舊時劇團排練的畫面通過技術還原,重現了章丘梆子傳承中的珍貴瞬間。這一舉措讓沉睡的歷史記憶蘇醒,直觀展現了章丘梆子的發展脈絡,為非遺的數字化保護與活態傳承提供了生動實踐。
躬身力行:志愿服務筑牢傳承基石
實踐不僅在于學習與傳播,更在于切實的支持。團隊還以基礎志愿服務為抓手,為劇團運營提供實際支持。在演出期間,隊員們主動承擔起觀眾引導、秩序維護等工作,協助做好演出保障;日常則主動參與道具整理、場地清掃等雜務,幫助劇團減輕后勤壓力,有效分擔了運營壓力,讓劇團成員們能更專注于藝術創作與傳承,為藝術傳承提供了切實助力。
此次“三下鄉”活動通過青春力量與非遺文化的碰撞,既為章丘梆子的傳承注入了新動能,也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深化了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將持續推廣活動成果,以實際行動推動非遺文化在青年群體中落地生根,讓章丘梆子的古老音韻在新時代持續傳揚。
(來源: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