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市章丘區曹范學區學校教師 邢介進
近些年,我在諸多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上百篇文章,就有老師想讓我帶著他們一起行走,還有老師問我寫作方法的問題。我還真有點誠惶誠恐,一來我讀書多而不精,雜而不純,又非專家大咖,信口開河之下恐誤了老師們的專業發展。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寫作純是個人化行為,每個人寫作的路數不同,興趣不一,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沒有必要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套方法為之,至少我沒有這么大的本事。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年來,我在一直不斷地讀書、思考、寫作。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有了些許的經歷,也總結了些許經驗,拿出這些來是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的。
我參加工作后,接觸到第一本關于寫作的書就叫做《寫作》,是1987年12月從學校教導處王主任那里討得的。封皮上還印著中學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語文教材,主編是談彥廷。
可能是對寫作有點怵頭,恨不得立馬提升寫作能力的緣故吧,得到它,如獲至寶。也算是機緣巧合,得到這樣一本理論專著,它沒有插圖,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就這么突兀而言簡意賅地介紹寫作概要和常用問題的寫作。每一章節都是先講理論,再是思考和練習,最后是文選。就這樣的理論——實踐——例證娓娓而談,要言不煩。
我仔細閱讀著它每一章節的內容,不時勾引起了我肚子里的“饞蟲”,我翻來覆去地讀著,一遍又一遍。居然把封皮都翻掉了,我只好用硬紙考勤表給它做個封皮,就是如今的樣子。
一晃都快40年了,它始終陪伴著我。其間,也搬過幾次家,許多書不見了蹤影,唯獨它一直都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時不時拿出來翻翻,摩挲一番。
它對我最大的影響,莫過于先對文章進行構思謀局成篇。正如陸機在《文賦》中所言,構思之始,“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言:“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币灾劣谝院笪以趯懽鲿r,每每題目落地,腦海里都會浮現我曾經在《寫作》哪一頁讀過,那里是怎樣論述的。這樣的烙印始終揮之不去。
其次,是標題的擬定。標題,也叫題目。標是樹梢,題是額頭,目是眼睛。標題,居于文章之上,標題擬得好,不僅能夠傳達給讀者有關文章的基本信息,而且能夠先聲奪人。而小標題的擬定,則便于組織材料、吸引讀者、幫助讀者概括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理解和加深印象的效率。這些在自己的寫作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例如,在《三“點”齊發 助力“智簡”課堂》一文中,我所擬三個小標題:點燃——智慧點燃智慧;點撥——四兩巧撥千斤;點化——點石終已成金。這樣的標題擬定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它是一本32開的小書,1987年出版的,紙很輕,并且書中用紙還不一樣,有的白而韌,有的黃而糙。
這些年來,我也曾留意去尋找一本更好的關于寫作的書籍,也許是見識有限,也許是先入為主,目前還沒有發現哪本像《寫作》這樣深入淺出的專業書籍步入我的法眼。
三十年多前,它帶我走上寫作路,讓我看到寫作使人明智、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認知、改善溝通技巧、減輕壓力等。今天,由我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