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fā)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xiàn)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fā)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xiàn)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孫祖小學教師 劉玉瑞
自沂南縣啟動教科研“閱讀·實踐·共成長工程”以來,我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已兩月有余。這本經(jīng)典著作如春風化雨,讓我再次領略到這位教育家的智慧光芒,也促使我不斷反思日常教學實踐,將書中的教育理念融入育人實踐中。
早在2018年蘇霍姆林斯基誕辰百年之際,我便初讀此書。彼時,我驚嘆于他從鄉(xiāng)村教師到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的傳奇經(jīng)歷,更折服于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人道主義關懷、實踐導向與家校共育。七年來,我反復研讀這部經(jīng)典,在書頁間圈點批注,在實踐中驗證其理論的科學性與深刻性。而本年度最令我欣喜的,莫過于將書中理念應用于鄉(xiāng)村學校“學困生”轉化工作中的突破性成果。
直面困境:如何激發(fā)學習愿望
鄉(xiāng)村學生的英語學習常因家庭環(huán)境、認知基礎等因素面臨挑戰(zhàn),畏難情緒尤為普遍。正如書中所言:“強烈的學習愿望是兒童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因。”如何激發(fā)出這份愿望?我嘗試以興趣為支點,重構小學英語情智課堂生態(tài)。
我首先開展趣味化教學。我讓學生將單詞記憶與手工折紙結合,讓字母躍然于紙飛機、千紙鶴上;我和學生共同編寫瑯瑯上口的單詞歌,讓背誦成為快樂的游戲。
隨后,我采取激勵機制。把全班學生劃分成四個“學習戰(zhàn)隊”,通過“樂學幣”積分兌換獎品,激發(fā)團隊協(xié)作與競爭意識。最后是精準反饋。每單元結束后我就全面檢測學習成果,因此我精準掌握了每個學生每一個單詞、每一頁課文學習情況,及時在班內(nèi)開展幫學幫教活動,并與家長實時溝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破繭成蝶:一個內(nèi)向女孩的逆襲
四年級的宋姿穎是我班里最沉默的學生。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很少關注她的學習,導致她自卑怯懦,英語成績長期墊底。我決定以“三步走”策略助她破局。
第一步心理破冰。我經(jīng)常課間主動與她談心,用“今天早餐吃了什么”等輕松話題打開心扉,逐步和她建立信任。第二步義教賦能。在課前,我經(jīng)常義務輔導她功課來夯實學習基礎。課上,我刻意在角色扮演、課文朗讀中給予她展示機會。第三步同伴助力。我發(fā)起“結對幫學”行動,兩名學生自愿擔任她學習上的“小老師”,利用課后時間堅持為她補課。
令人驚喜的是,宋姿穎從第一學期期中監(jiān)測時取得57顆星的成績躍升至期末監(jiān)測中取得92顆星的成績,另外三名“學困生”的成績也顯著進步,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當有學生笑稱她“從學渣逆襲成學霸”時,我鄭重道:“每位同學都是潛力無限的明星,只需撥亮心中的燈。”
教育啟示:以愛為燈,照見未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宋姿穎的蝶變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對話。作為教師,我們需以耐心傾聽每個孩子沉默背后的故事,用溫暖和創(chuàng)意激活他們的潛能,讓尊重與信任撥亮求學路上的心燈。
重讀經(jīng)典,亦如撥亮一盞心燈。這盞燈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也讓我更有力量去照亮更多鄉(xiāng)村孩子的未來。愿我們始終懷揣教育者的初心,在閱讀經(jīng)典與教育實踐中書寫更多溫暖的育人篇章。
來源:本文內(nèi)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wǎng)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wǎng)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