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第四實驗小學教師 李秀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以童話的筆觸細膩地描繪了蛤蟆先生從抑郁到心靈治愈的旅程。蛤蟆先生曾充滿活力,但抑郁情緒悄然籠罩,讓他陷入困境。在朋友的關心下,他向心理咨詢師蒼鷺求助,開啟了十次心理咨詢。這一過程不僅幫助他重回正常生活,更實現了內心的蛻變與成長,為讀者揭示了心靈治愈的奧秘,也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傾聽:心靈治愈的橋梁
在蛤蟆先生的治愈之旅中,傾聽是至關重要的力量。蒼鷺醫生的傾聽和提問,源于對蛤蟆先生的深刻理解與尊重。這種設身處地的同理心,讓蛤蟆先生感受到被看見、被懂得,從而放下心防,勇敢直面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困惑。
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傾聽更是必備的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困惑與需求,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建立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流暢時,教師要給他們留足時間,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所在,讓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會更愿意參與課堂互動,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
小明是我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在課堂上舉手非常積極,回答問題時卻經常答非所問。起初,我嚴厲批評他不聽課,后來我了解到他不是不聽課,只是在表達方式上有些混亂。于是,再讓他回答問題時,我耐心引導他重新組織語言,結果他不僅答對了問題,還逐漸變得更加自信。
啟發:引導成長的藝術
在蒼鷺與蛤蟆先生的十次面談中,蒼鷺的引導方式尤為值得我們關注。蒼鷺總會問:“今天你感覺怎么樣?”這個簡單的問題,從最初讓蛤蟆先生感到不自在,到后來他早早準備好,甚至迫切想要作答,這一轉變體現了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詢中的心理變化,也展現出蒼鷺提問的巧妙,他并未簡單地“灌輸”,而是引導蛤蟆先生自主探索、發現。“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你能開始愛自己嗎?”正是在對這些問題的思索與探討中,蛤蟆先生漸漸從兒童自我狀態與父母自我狀態,轉變為成人自我狀態。他重新審視、定義自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滿懷希望地踏上新征程。
這種啟發式引導方式,為教育工作照亮了新的方向。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灌輸知識,而不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內心成長,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課堂上,很多時候我們急于得到正確答案,卻忽略了學生思考的過程。我們應該像蒼鷺一樣,提出開放性、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即便答案并不完美,也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在思考與表達中建立自信。
在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時,我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描繪的意境。小強將詩中描繪的初秋傍晚美景理解成深秋的蕭瑟景象。我沒有立刻糾正他,而是微笑著問:“詩里哪些字詞讓你覺得是深秋呢,能不能具體和大家分享一下?”小強認為從“空山新雨后”里的“空”字可以看出萬物凋零,顯得空寂。我接著問他:“那再看看后面的‘蓮動下漁舟’,從這些詞句里,你能發現和深秋不一樣的地方嗎 ?”小王認真思索,突然眼睛一亮,興奮地說:“‘蓮動’說明荷葉、蓮花還在,深秋時荷花早就謝了,這里應該是初秋!”同學們紛紛點頭。這件事讓我意識到,面對學生理解上的偏差,直接否定不如巧妙引導。就像批改作文時,發現學生邏輯混亂,不是讓他直接重寫,而是通過提問幫他們梳理思路,這樣更能激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同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和方式去理解世界,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鼓勵和支持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道路。
關愛:為童年留下溫暖
童年是人生的基石,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蛤蟆先生的童年經歷,被父親的忙碌、祖父的威嚴所籠罩,母親雖有溫柔的一面,但在父親和祖父面前,也會變得嚴厲。這樣的童年經歷,讓蛤蟆先生缺乏安全感,無法與至親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也難以正視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童年時期的經歷構建起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框架,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行為習慣以及應對問題的方式。蛤蟆先生在童年時為了討好父母而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后也總是以這種方式與他人相處,導致他無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要心懷學生,關注學生成長。要深刻認識到童年經歷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給予充足的關愛與支持,為他們的童年繪就溫暖的底色。我們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關愛,還要打造一間無恐懼的教室,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小紅是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她個子矮小,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總是獨來獨往、郁郁寡歡。課下,我經常拍拍她的肩、摸摸她的頭、與她說幾句話,讓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關心。我又安排她和性格開朗的同學一桌,叮囑同桌課下與她一起玩耍,慢慢地,她開始主動和同學交流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童年是孩子人生的起點,教師的關愛如同陽光,能為他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心靈治愈的過程與方法,更從教育的角度給予了諸多啟示。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塑造健康、積極的人格,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