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浙江省衢州市人社局發布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公告,其中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擬引進兩名高技能實訓教師,學歷要求為“專科及以上”,并明確年齡限制在45歲以下。
五類人才相關待遇。摘自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官微
4月7日,浙江省衢州市人社局發布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公告,其中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擬引進兩名高技能實訓教師,學歷要求為“專科及以上”,并明確年齡限制在45歲以下。
“專科”學歷就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這引來了一些網友的質疑:對學歷學位要求是否過低?是否存在因人設崗、“蘿卜坑”、找關系等現象?
帶著這些疑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
從2024年3月起,衢州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處長林繁昌負責該校人事招聘、師資培訓等工作,針對質疑,他說:“都是按照正常的申請和招聘流程進行,不會是人情招考、‘蘿卜坑’招考。”
林繁昌介紹,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并非今年才有,從2021年起,該校就在逐步引進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基本上每年都有2-3名實訓教師崗位的招聘計劃,學歷學位要求也均為“專科及以上”。
從學校招聘公告中可看到,此次招聘計劃引入21個崗位共38人,除實訓教師要求“專科及以上”之外,專業帶頭人、專任教師等崗位的學歷學位要求均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記者注意到,雖然放寬了對高技能人才的學歷學位限制,但實訓教師崗位“技術技能要求”一欄,長長的一串寫了如下內容:技術技能水平相當于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世界技能大賽獎牌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及以上工藝美術大師,首席技師、特級技師(新八級),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項目入選者,市“南孔精英”拔尖人才項目入選者、市“南孔精英”計劃培養專項的技能領軍人才等。
林繁昌介紹,該校對高技能人才的招引待遇表格中,將人才分為Ⅰ、Ⅱ、Ⅲ、Ⅳ、Ⅴ五個類別,除學歷要求外,尤其突出技術技能水平要求。“學校大力引進高技能人才,但至今為止,還沒有滿足Ⅰ類要求的技能領軍人才前來應聘。”林繁昌說。
記者看到,在待遇欄Ⅰ類人才中,專業領軍人才和技能領軍人才等同,都享有80平方米以上的購房補貼、150萬-500萬元的安家補助、100萬-300萬元的科研啟動費、每年4萬-50萬元人才津貼;Ⅲ類人才包括博士研究生、特級技師(新八級)以及技術技能水平達到或相當于全國技術能手、浙江杰出工匠、省級杰出技能人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高技能人才,這類人才有60平方米的購房補貼,安家補助40萬元起,最高可達90萬元。
該校副校長姚水洪感慨:“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并不容易,他們是萬里挑一的。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技術技能要求的具體含義,其中Ⅰ類人才的技能水平基本上相當于工人中的‘院士’了。”
林繁昌介紹,2021年以來,該校總計引進了6名高技能人才,除浙江衢州外,分別來自安徽、廣西、浙江慈溪。不過,林繁昌坦言:“今年的招聘中,實訓教師兩個崗位,至今還沒收到完全符合條件的簡歷,所以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輕輕松松就可以滿足要求’招到人。與此相反,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求職者今年倒已面談了20多名,并有9人達成初步引入意向。”
針對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招聘“專科”學歷實訓教師受到的社會質疑,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認為:“大眾對技術技能型人才任職高職院校還存在一定偏見。實際上,高職院校對高技能人才放寬學歷限制很正常,不應該大驚小怪。”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技能實操的傳承和理論課學習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職業院校招聘專任教師,負責專業理論課程;也設置實訓教師崗位,這一崗位是實踐操作技能的傳承,招聘相應的教師考查其技術技能水平是主要的,不應苛求高學歷。”陳志文進一步解釋。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管理與政策系教授郭建如指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招聘實訓教師崗位,放寬學歷學位限制是符合規定、有法可依的。“關于職業教育的教師資格問題,職業教育法和教育部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都有明確要求。”郭建如說。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明確“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
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提出:“國家鼓勵職業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過擔任專職或者兼職專業課教師、設立工作室等方式,參與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技能傳承等工作。”
郭建如表示:“對于實訓教師等相關崗位的招聘,關鍵是其實踐能力和真正的技術技能水平。這個可以通過各種高技能的證書,尤其是含金量高的全國或省級的技能人才榮譽稱號來證明。”
郭建如認為:“大眾產生誤解其實是因為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和相關政策不夠了解,所以需要官方依據法律、政策以及職業教育特點來作詳細解釋;同時,在招聘程序和資格認定方面嚴格規范,就不會讓人認為是‘蘿卜坑’招聘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同樣認為,對這些高技能人才設置過高的學歷門檻是不合理的:“因為他獲得相應的技術技能水平需要花費更長的實踐時間,像此類高技能人才不拘泥于現有的學歷學位要求,才是對其‘不拘一格降人才’。”并且,他建議應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等級評定,積極鼓勵高技能人才進高職院校。
新疆石河子大學教授蔡文伯從事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經濟發展相關研究多年,他認為:“像實訓教師這些崗位,需要有大量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來擔任。并且,從我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轉變、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等角度,也需要職業院校更加注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社會也需要各種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國家相關文件明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50%,但我在調研中發現,實際可能遠遠達不到這一要求。”蔡文伯補充。他呼吁,應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技術技能領域“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局面的形成。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