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
11月14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有關情況。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國27個省份的200多所職業院校與70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設立了400多個辦學機構和項目,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國際合作的生力軍。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彭斌柏指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2023年,我國共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萬人,形成了中職、專科、本科完整的層次體系。在發展規模上,職業教育分別撐起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近年來,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彭斌柏指出。
據悉,教育部分別與天津、山東等9個省份共同開展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試點工作;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主要經濟功能區,建設了34家市域產教聯合體;推動職業教育圍繞重點產業,建設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國家有色金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陳大立介紹了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基本情況。他表示:“我國教育的‘朋友圈’逐步擴大,同183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6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有85個國家把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已超過2億人。”
中國教育的吸引力方面,陳大立指出,共有195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來華求學,在職教領域,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來華留學生規模穩步發展。多所職業院校在境外設立辦學機構和項目,涌現出魯班工坊等一批境外辦學品牌。目前已在亞歐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余個魯班工坊,學歷教育累計培養學生近萬人,實施職業培訓超過3.1萬人次。
如何使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更好順應中國產業國際布局的需要?對此,彭斌柏回應稱,目前全國27個省份的200多所職業院校與70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設立了400多個辦學機構和項目,從這個規模上來看,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國際合作的生力軍。
他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做好做實“魯班工坊”等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項目,以東盟、中亞為先行區,帶動非洲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分區域、分國別編制我國職業院校海外合作辦學清單,實現有序布局、有序發展。還將出臺職業教育海外辦學條件標準、專業標準、人才培養標準、職業資格認證標準等;加強各類國際合作辦學品牌項目的融通,豐富專業設置,增加中國文化、中醫藥、中國經濟等專業,創造條件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舉辦職業教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