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濱對人工智能與音樂結合的未來仍十分看好,“今天的小葉子可以說是有了一個‘好耳朵’,能夠聽出音符是否彈對。但怎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指導、讓小葉子變得更聰明、有個‘好大腦’,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
“一個60多歲的老人,用‘小葉子鋼琴’學習彈鋼琴,半年之后,在中國音樂學院的音樂廳彈奏了一首《夢中的婚禮》。演奏水平跟專業人士相比肯定差得遠,但很好聽,而且讓人感動。”這個場景刻在小葉子音樂科技創始人兼CEO葉濱的腦海中,他感慨道:有的人學彈鋼琴是為了成為演奏家,有的人學鋼琴是自娛自樂,但無論什么原因,科技的力量都可以為其賦能,讓他們用更有趣的方式、更高效地學會彈鋼琴。
在新京報教育事業部聯合千龍智庫輿情風險評估治理中心共同發布的《UP新力量—2022年度智慧教育品牌影響力分析報告》中,小葉子音樂科技The ONE智能鋼琴登上家用教育智能硬件榜單,成為榜單上僅有的兩家音樂類智能硬件之一。
深入挖掘AI人工智能,探索技術與音樂完美結合、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成立于2013年的小葉子從在線鋼琴陪練賽道突圍戰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獨創“AI琴音識別”,準確反饋練琴時的錯誤之處
打開“小葉子鋼琴”APP,選擇一首喜歡的鋼琴曲,識譜練習、提升練習和模擬測評,再把得分高的鋼琴練習視頻發布到音樂廳……8歲的山東男孩兒陳駿昊幾乎每天都要重復這些動作。別看年紀小,陳駿昊學琴已有四年,上小學前就考過了鋼琴10級。
陳駿昊在使用“小葉子鋼琴”APP練琴。受訪者供圖
“他是從4歲開始學鋼琴,我們家長不太懂鋼琴,就找了老師教。”陳駿昊的媽媽告訴記者,跟著鋼琴老師還沒學多長時間,就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線下課時斷時續,“經常沒辦法及時上課,過了很久再去線下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反饋說很多地方彈得不對,但是我們不懂,所以他就一直在錯著彈奏。”
因為基本功不到位,鋼琴老師花了很多時間糾正錯音,陳駿昊學琴進展變得十分緩慢。偶然間,陳駿昊的媽媽在網上了解到了小葉子鋼琴(原小葉子智能陪練),“正好有5天的免費試用,我想著那就試試,然后發現挺好的,從那會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用小葉子了。”
陳駿昊媽媽口中的“挺好的”包括:彈鋼琴有了“智能”老師,彈對了,會蹦出一顆小星星,鼓勵孩子繼續練習;彈錯了,可以迅速準確地指出錯誤之處,及時反饋讓孩子更主動地練琴。
這份“迅速準確”是鋼琴智能陪練的“立身之本”,只有精準識別出學員彈琴的具體琴音,才能找到需要提高的地方,后續的指導也才有意義。
葉濱告訴記者,小葉子依賴的是獨創的“AI琴音識別”,“鋼琴的聲音識別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現實中,都是件很難的事。語音識別也很難,但整體技術上比較成熟,也有很多企業在做。琴音識別這個領域之前沒有人在做,做到準確其實很難。”
“小葉子鋼琴”APP會對使用者的彈奏情況精準提示。受訪者供圖
葉濱解釋,鋼琴是一種合聲樂器,在彈奏稍微復雜些的鋼琴曲時,彈奏者可能會左右手同時按下不同的鋼琴鍵,“比如左手三個、右手三個,那我們就需要識別出這六個音,孩子有沒有彈錯,到底彈錯了哪一個或者哪幾個。這對算法要求很高。”
語音識別中,即使個別文字錯誤也不會影響整體語義的理解,但對于琴音識別而言,如果識別不出音符錯誤,“即使整體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5%也沒有意義。一首鋼琴曲的一小節可能就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音,95%的準確率可能意味著孩子每一段都有音彈錯,還有可能是有的音彈錯了但沒識別出來。”在葉濱看來,準確率只有達到100%,才能在此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后續專業的指導。
目前,小葉子鋼琴通過毫秒級的人工智能琴音識別技術和億級數據庫,可以對練琴時出現的錯音、錯節奏進行識別與實時標記,識別精準度高。“對于鋼琴曲譜難度十級以上的曲子,我們都能做到幾乎百分之百的識別。”葉濱說道。
“用了半年之后發現,他的鋼琴識譜能力提升了不少,最主要的是他變得很自信。”陳駿昊媽媽坦承,在使用智能陪練軟件之初,就連鋼琴老師也很抵觸,怕學生會產生依賴性,“但后來老師發現上課時不用一直給他糾錯音,可以有更多時間教他怎么融入更多感情,上課的質量和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歷時3年探索,曲譜翻頁時間點都要反復測試
小葉子從2016年就開始了AI琴音識別技術的探索,并在2019年12月正式推出了AI驅動的自主練琴輔助APP——小葉子智能陪練。2022年9月16日,小葉子智能陪練App再次升級,推出適合鋼琴零基礎人群的“AI學鋼琴”業務,并正式更名為“小葉子鋼琴-學鋼琴練鋼琴”。
數據顯示,目前,小葉子智能陪練用戶遍布全球131個國家。中科院此前發布的《后疫情時代在線素質教育發展分析白皮書》顯示,其在AI音樂教育行業排名第一,用戶日均使用時長50分鐘,每周使用頻次4.2次,用戶日均練琴時長與使用APP前相比提高近50%。
事實上,小葉子的AI人工智能探索之路更早也更加坎坷。
“我們最早是在2014年,但可惜的是接近一年的研發,最后發現琴音識別的準確率不高。”葉濱坦承,自己也曾一度認為這條路走不通。
轉機出現在2017年——新的合伙人、小葉子音樂科技首席科學家夏雨來了。
“他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對算法尤其是AI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他自己也會彈鋼琴、懂鋼琴,十歲的時候還拿過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二名。”葉濱表示,夏雨帶領公司研發團隊,一直在研究如何通過新的深度學習算法解決琴音識別的問題,終于在2019年實現技術突破,識別精準度幾乎達到100%。
琴音識別技術突破并不意味著鋼琴智能陪練的成功。如何將琴音識別技術和用戶的實際應用結合是小葉子面臨的又一道難關。
“比如原來孩子們更習慣看著琴譜彈鋼琴,但現在我們要把琴譜放到PAD大小的屏幕中,屏幕大小空間有限,怎么實現琴譜自己滾動到合適的位置?如何根據孩子的彈琴節奏,找到合適的翻頁的時間點?”葉濱解釋,類似翻頁的時間點這樣的細節團隊都花了很多時間測試。最終,公司100多名研發人員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技術落地到產品中、所有產品細節一一敲定。
記者在小葉子鋼琴APP看到,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識譜、提升和測評三個模式。其中,識譜模式主要針對新曲子不熟悉、識譜慢等問題,主要幫助孩子認準音符,確保識別正確的升降符號。提升模式下,小葉子會自動識別錯音、錯節奏、不熟練區域,再實時反饋,用不同顏色標注,幫助學員找到薄弱部分,強化練習。而測評模式下,小葉子會根據學員彈奏情況打分。
“小葉子鋼琴”APP利用AI與學員互動。提升學琴趣味性。伍思諾十分喜歡在小葉子卡通形象的陪伴下練習彈鋼琴。受訪者供圖
屏幕里的小葉子卡通形象,會溫柔地鼓勵學員繼續練習,也會堅定地指出錯誤。在伍思諾媽媽紀女士看來,這是自己作為鋼琴老師也很難堅持的部分。
“我本身是鋼琴老師,所以伍思諾的鋼琴一直是我在教。彈錯音的時候,她自己意識不到,我就會給她指出來。但次數多了,她不開心,我也不耐煩。我們倆還抬杠。”說起伍思諾的學琴經歷,紀女士無奈地笑了。
在朋友的推薦下,紀女士開始讓伍思諾在小葉子上練琴,“小葉子就一直很溫柔很耐心,錯了就是錯了,直接標注出來,她就抵賴不了。小葉子一遍一遍地跟她說‘再來一次’‘加油’,她就乖乖地去彈了。”
小葉子推出的左右手單獨練習也讓陳駿昊受益很多。“他備考9級的時候有個大問題,左手速度跟不上、又不愿意分手慢慢練習,手型也不到位。”陳駿昊媽媽表示,多樣的鼓勵讓孩子愿意多練習他不大擅長的左手彈奏部分,“持續用了一段時間,我明顯感覺孩子的左手彈奏流暢不少,曲子處理得也更加細膩。”
海量曲譜庫、多樣互動設計,讓孩子學琴更主動
2月6日,陳駿昊在小葉子鋼琴APP音樂廳上傳了自己最新的鋼琴彈奏作品《新學期,愛上莫扎特》,累計已有兩千多個點贊。評論區一堆“粉絲”在說“我也喜歡莫扎特”“作品好棒”“我也在練習莫扎特奏鳴曲”。得到認可的陳駿昊開心地笑著,露出兩顆白白的大門牙。
2021年7月,小葉子智能陪練App宣布正式上線“音樂廳”,打造專業的少兒鋼琴教育社區,面向全網免費開放,所有的鋼琴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交流展示學琴、練琴日常。
這也是陳駿昊最喜歡的功能。音樂廳上線一年有余,陳駿昊已經在自己的主頁上傳了200多個作品,積攢了1.8萬粉絲。陳駿昊媽媽告訴記者,音樂廳給孩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臺,“他也去看別人發布的作品,彈得好不好,比自己好在哪里,然后自己暗暗使勁兒,要彈得比別人還好。”
測評中有專業打分、排行榜,為了沖到前排陳駿昊會主動要求多彈幾次;他還會隨時刷樂理題庫,補充樂理知識……陳駿昊媽媽笑著告訴記者,有時候自己跟孩子還會“搶”著回復粉絲留言,“在小葉子上認識了很多人,還一起約著考級,線下也成了好朋友。”
伍思諾也在音樂廳獲得了近100萬個點贊。從最開始的識譜、提升、測評打榜,到最新的音樂廳,幾乎每個版塊,伍思諾都會去嘗試并沉浸其中。“比如測評模式,有詳細的評分表,分數高或者低是因為什么,哪里是弱項一目了然。現在不用我催她,她自己就會跟自己較真兒。”強大的功能體驗讓紀女士自動變成“推廣使者”,把小葉子推薦給自己的學生使用,“在糾正錯音方面還是很強大的,這樣作為老師,我給他們上課的時候效率也會高不少。”
對于鋼琴學習者而言,除了“智能老師”的指導,鋼琴曲譜的選擇也十分關鍵。
據了解,小葉子鋼琴APP內涵海量曲譜,包含鋼琴基礎練習、考級曲譜、流行曲譜等,覆蓋全年齡段、全鋼琴學習周期用戶需求。其中,擁有“唱譜”功能的電子曲譜已超過3萬首,全面覆蓋3級以內的常用教材和主要考級曲譜,包括“小湯123”(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大湯”(《約翰·湯普森現代鋼琴教程》)、“巴斯蒂安”、“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車爾尼599》等數十本基礎教材,通過AI技術模擬線下鋼琴教學場景,幫助學習者打牢“基本功”。
解決技術問題,學琴路上AI和鋼琴老師并存
據中國音樂協會統計,目前幼兒園學琴比例達60%以上,小學達到30%,中國琴童總數達3000萬,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同時,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市場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多鯨研究院發布的《2022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預測,2023年藝術教育市場規模可達1889億元。同時,整個藝術教育市場行業分散度高,頭部機構品牌優勢明顯,且多以線上為主,通過品類擴充或AI賦能及硬件加持快速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啟了智能化、在線化鋼琴陪練發展探索,試圖解決孩子家長沒時間陪練、沒能力輔導或零基礎難以自學等需求。鋼琴陪練賽道從來不乏選手,但誰能堅持走下去并找到出路是一道難題。
在葉濱看來,鋼琴在線陪練企業要想在賽道突圍,最重要的是避免同質化競爭、給用戶提供真正有獨特價值的產品。“比如一對一陪練,這個服務的同質化程度就非常高。大家都是找一大批兼職的鋼琴老師提供服務,但對于家長來說,無論選擇哪個企業的產品都是一樣的,差別沒那么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就只能拼營銷,也就是燒錢,從而導致企業在后續經營中出現困難。”
而小葉子之所以能一直堅持下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放棄“燒錢”營銷,轉而將全部精力放在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做出差異化程度極高的智能陪練類產品。“有一對一陪練,也有智能陪練,企業的收入模型就會更健康。”葉濱說道。
與此同時,盡管踩中風口,主打人工智能的鋼琴陪練仍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智能鋼琴陪練可以幫助學員提升技巧,但對于曲譜更深層次的理解、情感部分的加持則有賴于真人老師的指導。
“鋼琴有技藝的部分,也有藝術的部分。如果技藝都不熟練,那怎么會有藝術表現力呢?技藝是藝術的基礎,恰恰很多人在練技藝部分時,就喪失了熱情。小葉子要解決的是技藝部分,讓他們保持對藝術的喜歡。”葉濱表示,小葉子的人工智能陪練并不意味著要取代鋼琴老師,而是要和鋼琴老師并存,讓鋼琴老師教得更高效,“怎么彈奏像羽毛一樣溫柔,怎么彈奏像暴風驟雨一樣強烈,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不是AI人工智能能解決的問題。”
盡管如此,葉濱對人工智能與音樂結合的未來仍十分看好,“今天的小葉子可以說是有了一個‘好耳朵’,能夠聽出音符是否彈對。但怎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指導、讓小葉子變得更聰明、有個‘好大腦’,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