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記者表示,自己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校園欺凌的知識,如果今后遇到了校園欺凌行為,一定會選擇告訴父母和老師。
起外號、索要財產、要東西,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嗎?真正的法官到底是什么樣的?帶著這些疑問,新京報小記者們探訪法院,走近生活中的法官。
1月18日,新京報小記者們來到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實地走訪。徐悅是朝陽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從事民事審判工作28年,她給小記者們詳細講述了什么是校園欺凌、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要及時報告,依法維權,遇到校園欺凌不要害怕,要勇敢地說不……”徐悅告訴小記者們,當被欺凌時,首先要冷靜面對,不要怕。其次,要找到附近能夠幫助你的人,第一時間一定要告訴你的監護人或者老師,避免再次出現校園欺凌。
在提問環節,小記者們紛紛提出問題,徐法官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我小時候本是想做老師的,但時代選擇了我,我選擇了職業,便成了法官。”她認為,當上法官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保障了當事人權益時的成就感。
新京報小記者爭相提問。曹璐 攝
徐悅講到,法官在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時候,如同醫生給病人看病,需要對癥下藥,要查明事實,并且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進行處理。不少小記者都好奇“真正的法官到底是什么樣的?”。徐悅說,法官是很忙碌的,平時上班的時間大都用來開庭,只有晚上的時間來撰寫文書。曾經有一個案件特別復雜,陸陸續續一共開了13天的庭,裁判文書寫了100多頁。
最后,新京報小記者們依次穿上法袍,坐在“審判長”的位置上,舉著法槌,體驗了一番當審判長的感覺。徐悅打趣道,并不是所有法律工作者都有機會穿法袍,小記者們可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
這次活動讓多位小記者印象深刻,一位小記者表示,自己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校園欺凌的知識,今后如果遇到校園欺凌行為,一定會選擇告訴父母和老師。
新京報小記者陳美佳(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
方家萱(北京市史家小學)
韓知璇(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附屬學校)
李雨涵(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田雨菲(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楊仁山(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