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高新區漢峪小學教師 曲雪穎
初讀《愛的教育》時,我總以為這是一本講述孩童之間純真友誼的故事書,直到讀到恩里科父親寫給他的信,才忽然明白:這本書里的“愛”,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情感范疇,它是流動在師生、家校、社會之間的教育智慧,更是照亮教育之路的精神火炬。那些關于平等、尊重與多元的箴言,像穿越時光的雨露,浸潤著我這個年輕教師的教育生命。
書中恩里科父親的話讓我深受觸動:“一個只有單獨社會階層經歷的人,就好比一個只讀一本書的學者。”這讓我想起班里的小宇。他是個穿著總是干干凈凈的孩子,起初總愛坐在座位上看著其他同學玩鬧,眼神里帶著一絲疏離。有次手工課,他不小心把膠水灑在同桌的畫上,急得眼眶發紅,嘴里不停說著“我不是故意的”。課后我找他聊天,才知道他在家中習慣了獨處,父母總告訴他“不要和調皮的同學玩”。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教育者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打破孩子心中的“圍墻”。
只有和多種多樣的人做朋友,體驗社會的豐富多彩,我們才能不斷增長智慧,拓寬視界。后來我借鑒書中“平等交友”的理念,在班里組織了合作小組,特意讓小宇和動手能力強的樂樂一組。我記得第一次看到小宇主動把彩筆遞給樂樂時,那個靦腆的笑容有多珍貴。就像恩里科父親說的,當孩子學會與不同的伙伴相處,他們的世界才會從“一本書”變成“一座圖書館”。這讓我明白,教師要做孩子世界的“拓荒者”,用包容的愛拆除偏見的藩籬。
書中《我父親的老師》那篇,四十四年后的師生相見讓我濕了眼眶。父親說老師是“第一個愛我并對我有益的人”,這句話讓我想起自己的小學老師唐老師。她總在我作業本上畫下小小的笑臉,打上個大大的“優+”,在我膽怯不敢舉手時,用鼓勵的眼神讓我站起來發言。如今我也成了老師,才懂得那些看似平常的舉動里,藏著多少教育的溫度。
伽羅內母親的故事更是讓我重新思考教育者的角色定位。那個捧著書為喪母學生朗讀的老師,不是用蒼白的安慰,而是用文學的力量托起孩子墜落的靈魂。他這樣念到:“昨天你有一位母親在人間,今天你有一位天使在別處。你母親存在形式的變化是為你在世界上安排了一位守護神,你要堅強和善良,要經受住絕望和庸俗的痛苦,要在偉大靈魂遭遇巨大痛苦時,保持鎮靜。這是她所希望的。”
腦海中浮現一年級小孫同學的身影,當時他那么懵懂,就要面對父親的因病離世,如果在課堂上與他朝夕相處的我,在那個時候也能為他朗讀一段文字,為他淺淺拂去一點傷悲,將是多么溫暖的救贖。我忽然領悟到:教育者的書卷里,不僅要裝著知識與方法,更要常備治愈心靈的良方。
教育的長河里,《愛的教育》始終是那盞不滅的螢火。它提醒著我們:教師的書架上永遠需要留一方凈土,安放那些關于人性光輝的典籍。在文字構筑的圣殿里,我們不斷擦拭蒙塵的教育初心,讓平等、仁愛、智慧的清泉,在代代師生的心田間靜靜流淌。這或許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樣——用書香浸潤靈魂,以人文滋養生命,讓每個相遇的故事都成為愛的注腳。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