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90所北京高校參與本次大賽,76016名學生參賽并提交作品,涵蓋了各個專業和年級的學生。
“我想成為一名直招軍官”“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國際新聞記者”“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拉美地區的客戶經理”……3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行的首屆全國職業規劃大賽北京市賽就業賽道高教組的總決賽現場,19名來自首都多所高校的學生聚在一起,講述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以及為了實現職業目標已付出的和未來要做的努力。
展示就業技能,有學生現場進行中英俄三語播報
“我本科就讀于武漢大學新聞學院播音專業,輔修俄語及烏克蘭語。”來自北京大學的林祉煒從自己的求學經歷講起,陸續分享了自己為成為一名國際新聞記者所做的各種努力,包括在媒體實習鍛煉自己的采編播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和專業能力等等。
“在整理了10余份通信行業客戶經理的招聘簡章后,我整理了一名優秀的客戶經理要具備的四項能力,包括會交朋友、能帶團隊、能帶項目等。今天,我想從這幾個角度入手談一談我為什么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客戶經理。”中國人民大學西班牙語專業學生張曦文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5G客戶經理(駐拉美地區),她開場就用西班牙語跟大家打招呼,還現場演唱了一段西班牙語歌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語言能力。
記者了解到,總決賽分為主題陳述、綜合面試、天降offer和評委打分四個環節。 在參賽學生主題陳述結束后,就開始了格外緊張的“綜合面試”環節,現場來自高校和企業的11位專家學者組成了“評委團”,進行犀利提問。
“針對你的求職目標,你認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你的目標是成為國際新聞記者,現在能否迅速播報一下現場的比賽情況?”“你認為成為一名刑辯律師,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如果你的學生覺得跟舍友相處有問題,總是被人針對,要求調換宿舍,你該如何應對?”“你知道目前高校輔導員和學生的配比是多少嗎?”……
學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來自北京大學的林祉煒現場用中、英、俄三語相繼進行新聞播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朱榮赫詳細解釋了刑辯律師為何最需要責任心和同理心;首都師范大學研二學生王銘微用親身經歷回答如何處理好學生的大學適應問題……
規劃未來,專家建議找到職業生涯的發力點
記者了解到,首屆全國職業規劃能力大賽北京市賽從2023年10月啟動,至今已有近半年時間。學生們在參賽過程中有哪些收獲?評委們又如何評價學生們的表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數學專業研二學生鐘佳睿告訴記者,從校賽一步步走到市賽總決賽,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他們也給了自己很多對未來的建議,讓自己對職業規劃有了更多的理解,“職業規劃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從步入高校,到選擇專業再到選擇就業方向都會涉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很多選擇。所以我覺得不光是在專業學習上選擇自己的定位,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自己與行業的適配度。”
律師、法官……法律專業學生如何確定未來的職業道路?朱榮赫表示,法律工作者的細分領域和細分專業非常多,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優勢,“通過參加此次比賽,也不斷地對自己拷問:我的優勢到底在哪里、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哪些是社會的需要等等,進而去標定自己成長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賽道。”
評委組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原副院長李家華表示,就業賽道最主要的是觀察參賽學生是否具有技能崗位的通用素質能力、專業能力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力。對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做好生涯規劃,李家華表示,首先學生要有主動的人生態度,畢竟學校老師、專家都不能代替學生去做職業生涯規劃,“主動性是學生一定要有的,‘我的未來我做主’。”
同時,李家華提到,大學生還要找到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發力點,找到專業點才能“生根”,“因為任何一個職業崗位,都需要深度的專業的東西。參賽選手的專業背景非常好,專業成績很好,同時也參加了很多實踐項目,實踐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力能做什么。”
最后,李家華表示,在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時,也要注意整合資源,“要珍惜在校期間的資源,比如學校的資源、師兄師姐的資源,還有行業的、社會的資源。還要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未來職業規劃要符合國家的政策和產業發展。”
不過,李家華也表示,職業生涯規劃并非“一錘定音”,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所調整,“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把握趨勢,優勢就業、順勢而為。”
90所高校、7.6萬余名大學生積極參賽
首屆全國職業規劃大賽北京市賽有哪些特點?北京市教委高校學生處副處長陳思思介紹,首先,市賽賽制設置科學合理,“采用了初賽、決賽、總決賽三級賽制,這樣的設計既保證了比賽的公平性和競爭性,又能夠充分展現選手們的職業規劃能力和水平。同時,市賽還設置了成長賽道和就業賽道,分別面向中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關注不同階段的職業規劃需求,體現了比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陳思思表示,參賽范圍廣泛,“共有90所北京高校參與本次大賽,76016名學生參賽并提交作品,涵蓋了各個專業和年級的學生。這樣的廣泛參與不僅體現了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也展示了北京高校在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普及和深入。”
再者,選手質量過硬。參賽學生均體現出了較強的職業規劃意識和綜合能力素養,能夠結合自身成長經歷找到自我定位,同時充分利用課程學習與實習實踐。其中一些同學選擇扎根基層,立志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這些優秀選手的表現充分展現了北京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
北京市教委稱,未來將以本次大賽為契機進一步做好生涯教育及就業工作。一是充分發揮本次大賽輻射影響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引導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持。二是組織北京大學生職業規劃成長訓練營,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生涯輔導,并樹立生涯規劃典型,影響帶動更多群體增強規劃意識、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繼續發揮北京市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優勢作用,打造更多精品咨詢、指導活動,幫助北京高校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數據顯示,北京已遴選出35個市級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42門就業指導金課和236家市級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四是加強市級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金課建設,遴選精品教材,持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