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接續奮斗強國夢,大道如虹啟新程——2024東大人的國家記憶”主題思政課在九龍湖校區焦廷標館開講。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引領師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9月29日下午,“接續奮斗強國夢,大道如虹啟新程——2024東大人的國家記憶”主題思政課在九龍湖校區焦廷標館開講。大課邀請在強國復興之路上作出突出貢獻的院士、校友以及師生代表作為講述者,通過一個個親身經歷的動人故事、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宏偉工程、一次次沖頂巔峰的創新探索,展示東大人75載與國同行,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的奮進歷程。
大課圍繞“初心如磐 囑托領航”“為國筑基 偉業脊梁”“使命如炬 輝映新程”“壯闊未來 大道如虹”四個篇章徐徐展開。
第一篇章“初心如磐 囑托領航”以情景劇的形式演繹了一代代東大人賡續紅色血脈,投身教育救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的動人故事。東南大學校史專家劉云虹、“紅色梅庵”講解團志愿者以“梅庵”為起點,將“團二大”的召開、“黎明前最后倒下的雨花英烈”成貽賓以及西南服務團的故事娓娓道來。感人至深的講述引發全場共鳴,2024級新生代表表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新一代東大人將以梅庵精神為指引,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和考察紫金山實驗室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為中國式現代化助力添彩。
第二篇章“為國筑基 偉業脊梁”通過現場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向師生們動情講述了一代代東大人如何壘石成峰、接續奮斗,用智慧和汗水鑄就興國偉業的堅實脊梁。現場以《將這血肉“補”在導彈上》《于無聲處作波濤》《機器人的啟航與教育之光》《做脊梁的支撐者》為題,講述了從“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校友黃緯祿,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動力專家、東南大學校友于俊崇;從新中國第一臺人形機器人研制者查禮冠教授的先驅探索,到黃惟一教授的深耕細作,再到宋愛國教授的領航創新;以及孫偉、繆昌文、劉加平三位院士接力前行,為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等大國重器保駕護航的傳承故事。
第三篇章“使命如炬 輝映新程”采用訪談的形式,深度挖掘新時代東大人如何闊步強國路、奮進新征程,以卓然之志續寫報國新篇章。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筑學院教授段進,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顧忠澤,紫金山實驗室6G關鍵技術攻關團隊代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川分別講述了以匠心鑄精品,鍛造新時代城市空間“中國名片”;以學科交叉突破科研瓶頸,逐夢“器官芯片”;以山巔執劍的豪情,牢記囑托、突圍破局,賦能網絡強國建設的奮進故事。
第四篇章“壯闊未來 大道如虹”采用全息投影,在現場營造出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的氛圍,南極科考隊員、自動化學院教師代表葛健,海洋信息團隊、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世良,亞太地區歷史城市與建筑遺產保護團隊、建筑學院教授董衛,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張敏靈逐一登臺,用一封封穿越冰原、發自深海、跨越過往、通往未來的信,表達了東大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的追求。奧運冠軍、東南大學2022級研究生張雨霏通過視頻驚喜亮相,勉勵學弟學妹們做極限的探索者,向著夢想堅定前行。
課程最后,全體師生齊聲合唱《歌唱祖國》,用歌聲祝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在激揚的歌聲中,全場師生共同傳遞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現場渲染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本堂大課是東南大學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和視察紫金山實驗室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堂生動思政課,100分鐘的大課匯聚了包括6位兩院院士和1位奧運冠軍在內的20余位在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東大教師、學生、校友,強大的授課陣容引發現場師生陣陣掌聲,生動鮮活的科研故事讓大家禁不住熱淚盈眶。
據悉,“東大人的國家記憶”是全國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今年是繼第一季“崢嶸七十載 與國共奮進”、第二季“平凡·偉大·啟航”之后的第三屆大課。
通訊員 周子琪 吳涵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攝影 劉莉 杭添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