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1600多名初中學生的遷入,讓新啟用的常州市新北區奔牛初級中學“熱氣騰騰”。望著占地75畝的新校園,校長文金銘感慨萬千,“之前校區滿足不了擴優提質的需要,若不是區里花大力氣優化鄉鎮教育資...
2月21日,1600多名初中學生的遷入,讓新啟用的常州市新北區奔牛初級中學“熱氣騰騰”。望著占地75畝的新校園,校長文金銘感慨萬千,“之前校區滿足不了擴優提質的需要,若不是區里花大力氣優化鄉鎮教育資源布局,我們很難如此順利地在奔牛鎮重新選址、新建校舍。”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最難啃的‘骨頭’在鄉鎮?!笔〗逃龑W會名譽會長楊九俊說。鄉鎮校數量占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總數70%,令新北區縮減城鄉校際差異的“擔子”重若千鈞。壓力雖大,近年來該區瞄準關鍵短板主動出擊,為破解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共性難題蹚出一條新路。
投入提標,補基建短板吸納隨遷子女入學
根據《中國新城新區發展報告》,自貿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統稱新城新區。新型城鎮化戰略下,新城新區“企業森林”不斷生長,流動就業人員隨遷子女隨之增加。
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尤其如此。去年秋天,該區老牌鄉鎮校圩塘中心小學校長王志良曾做統計,一、二年級學生祖孫三代都是本地人的所剩無幾。隨著常住人口增加,全區54所小學與初中的92828名學生中,隨遷子女占比高達33.1%,最高的學校占比超80%。隨遷子女中,逾七成又在鄉鎮就讀,令部分鄉鎮及新設街道的學校硬件短板日漸顯現。
學校能否吃得消?區里從長計議——發展教育是先手棋,務必吸納隨遷子女,讓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
不抬門檻、不卡人員,學校改擴建就成必然。
“上世紀90年代建的食堂原先能容納200人同時就餐,而全?,F有1800多名學生,即使分批用餐也難以解決問題。”采訪中,王志良5次提及曾面臨的改造難題。
改造升級,費用誰出?
近年來,區里教育投入主要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教育費附加。但鄉鎮學?!暗鬃颖 ?,即便相關投入持續增加仍存缺口。這塊缺口,便一直由區里和學校所屬鄉鎮(街道)、園區共同承擔?;诖耍臄U建項目一旦上馬,鄉鎮(街道)和園區承擔的費用無疑會驟增。
既要“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縣區發展”,又要回答好“錢從哪來”的現實問題。此番情境下,文金銘要考慮學校在鎮上易地新建所需的3億多元資金;王志良苦惱的不止食堂,還有2棟1998年投用、如今已成危房的教學樓加固……
“雖難,但教育改革一定要著眼長遠,保持定力!”新北區副區長陳建生表示。為破解經費難題穩固“軍心”,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研判決定:提標,增加區級投入。
2022年,新北區深化變革教育投入方式,印發《關于調整完善區與園區、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提高區級補助水準——所有鄉鎮(街道)與園區的學校改擴建項目,每平方米補助均提高500元。這下,鄉鎮(街道)與園區顧慮消退,鎮、區兩級合力凝成,學校也能放手一搏。
2023年1月,包含一整層新食堂的多功能樓建成投用,解決了圩塘中心小學學生吃飯問題,原存隱患的教學樓也得到加固。近三年,新北區中小學新建和改擴建項目19個,投入經費24.88億元,其中鄉鎮學校經費占比達45.6%。
從云南文山到羅溪鎮比亞迪常州公司務工的蔡紅兵,去年順利將女兒蔡依佳送入羅溪中心小學就讀一年級,“孩子能就近上學,我們別提有多高興!”
內培外引,千方百計讓鄉鎮有更多名師
在“中國汽摩配之鄉”孟河鎮,孟河實驗小學停放著一輛鄉鎮企業捐贈的老款紅旗轎車,這既是學校的“寶貝”,也訴說著辦學不易。
“我們是新北區距主城最遠的學校?!睂W校副校長孫建順坦言,從學校到市區大約40公里,坐公交車至少兩小時,與城區學校相比,他們的教師隊伍培養力度偏弱。
去年9月被委派到西夏墅初級中學當校長的曹宣,對城鄉師資差異感受特別深。他發現,這所鄉鎮初中80多名教師平均年齡47歲,50歲以上竟占一半。
楊九俊認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以強師工程作為支撐,既然無法大換血,就要找到“強腰辦法”。區里決定“內外兼修”——“內培”鄉鎮師資,“外引”優質教師馳援。
“三名(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培育工程”,就成了“以城帶鄉”“內培”優質教師的抓手。“區里要求,‘三名培育工作室’選拔成員,要劃定鄉鎮最低配比?!睆慕?1年間擔任過18年班主任的新北區新橋初級中學副校長唐小燕回憶,當初自己領銜的工作室確定人選時,16人有近半數來自鄉鎮學校。
近年來,隨著“三名培育工程”開展,1000多名新秀名師成長起來。孟河實驗小學教師肖媛媛參加“三名培育”前可謂白紙一張;培訓后,不僅獲評“市學科帶頭人”,晉升學校中層正職,也成為新北區首屆“十佳鄉村教師”最年輕的一員……
“內培”之余,如何“外引”?
2023年6月,新北區啟動包括區內調配、集團互派、跟崗學習、外派支教、牽手結對等在內的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曹宣的任命就屬于“集團互派”,同期還從集團領銜校派來其他三位老師。這“四人小組”便當起“火車頭”,帶動西夏墅初級中學整個教師隊伍成長。
“鄉鎮師資年齡偏老,一些人安于現狀。有的老教師,教案甚至用20多年沒變過?!辈苄庾R到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在他的堅持與區里的支持下,學校啟動了更加徹底的電教化改革——每位教師必須使用電子教案,學校定期檢查教案更新。
“集團互派中,針對部分城區校出于自身考慮護著名師不放的問題,我們又配套提出,可適度彈性安排交流時間。”區教育局組織人事處處長潘晨光介紹,千方百計只為一個宗旨:讓鄉鎮學校有更多名師。
內涵建設,要立足于鄉鎮學生實際
特色難培,是各地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共性難題?!皩W校應立足實際各美其美,突出優勢探索?!睏罹趴≌f。
鄉鎮學生迫切需要什么?曾在西夏墅鎮從教的新北區龍虎塘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張麗娟分析,相較城區孩子,鄉鎮學生不夠自信,說話聲音低、展示自己時會膽怯。
“城區學校內涵建設項目多,確實可為鄉鎮提供更多寶貴經驗。但若直接復制,恐怕鄉鎮學?!敛环?。”區教育局副局長蔣輝說。
器樂、舞蹈、擊劍……這些成本較高的項目培訓讓不少鄉鎮學校和家庭望而卻步。嘗試中,奔牛實驗小學副校長姜彩美逐漸找到撬動鄉鎮學生全面發展的支點:“閱讀、朗誦、校園劇投入適中,鄉鎮學校更易上手。而且,良好的閱讀方法對全學科學習都有用,還能讓孩子自信成長?!?/p>
不過,鄉鎮學生閱讀主動性較弱,許多家長雖知閱讀重要,但缺少指導方法。去年8月新北區教育局推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涵育工程“100”項目。遴選出的10所項目學校中,7所來自鄉鎮?!?00”項目的領銜人,是扎根鄉鎮20多年的薛家實驗小學副校長曹燕。她清晰地記得,光是確定鄉鎮學生更易“消化”的書單,區里就反復研磨了四稿。
半年后,基于4000份問卷的調查結果令人振奮:項目校學生的閱讀動機中,“因自己喜歡而讀”比例從56.22%提升到63.09%;“讀完后愿意講給別人聽或用其他方式展示”的孩子,從48.06%增至53.09%。
立足學生實際,如今成為新北區鄉鎮學校找資源、塑項目、強內涵的關鍵。近年來,全區鄉鎮學校已有課程建設、品格提升等6個省級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立項。
學校內涵建設中,村里一花一木都能變為得天獨厚的育人資源。新北區安家中心小學門前,占地7畝的農科園里,處處是學生日常實踐留下的印記。令學校副校長錢麗娟印象至深的有一幕:“語文課本中有篇課文《蟋蟀的住宅》,孩子們在農科園里就找到了現實中蟋蟀的住宅,跟書上說的一模一樣。他們不僅相關試題得分很高,而且學習熱情大漲、信心提升。這,或許才是教育的應有之義?!保ū緢笥浾? 李睿哲 程曉琳)
來源:《新華日報》 2024年2月26日 第5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