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東南大學階梯教室內,三百余名師生屏息凝望直播屏幕,期待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當返回艙拖著橙紅色尾焰刺破云層,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艙門打開,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一...
4月30日下午,東南大學階梯教室內,三百余名師生屏息凝望直播屏幕,期待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當返回艙拖著橙紅色尾焰刺破云層,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艙門打開,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一一安全出艙,他們透過屏幕向大家揮手示意。
劉莉攝
“成功著陸啦!”“宇宙學姐回來啦!”“學弟學妹歡迎師姐回家!”“我們也想上天”……一瞬間,現場歡呼聲與掌聲響徹校園。
劉莉攝
在集體觀看現場,東大能源與環境工程等院系近300名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同學們手中的旗幟翻卷如焰,寫著“航天強國”“共赴星辰、擁抱理想”等字樣的KT板起伏似浪;在食堂,原本此起彼落的交談聲驟然化作沸騰的聲浪;在宿舍,自發收看的同學們相擁而躍;在實驗室,團隊師生們激動擊掌……這一刻,一雙雙眼眸中都閃爍著榮耀快樂的星光。
“回家的感覺真好!祖國母親,您遠行的兒女回來了!”聽到王浩澤擲地有聲的講話,現場許多師生不能自已,熱淚盈眶。“我為我的學生感到驕傲!看到她安全著陸,我這顆心就放下了!”王浩澤的班主任鄭曉紅老師說道。
“當返回艙安全著陸、艙門緩緩打開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難以言表。學姐的成功讓我更加堅定了科研報國的信念,也更加明確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蹦茉磁c環境學院研究生夏忠玉難掩激動心情地說道,她目前正著手院系挑戰杯項目,圍繞探究更高效的熱控系統,為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與工作提供保障。
“新時代青年的使命絕非空泛的口號,而是要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的脈搏。我們或許不會飛向太空,但手中的計算尺、筆下的公式,同樣是叩問宇宙的鑰匙。”物理學院本科生郭嘉榕說道。
“作為一名新生,我的夢想就是努力提升自我,加入科技報國、航天報國的隊伍,在王浩澤學姐的引領下,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實現夢想。”新生學院顧彧章說。
此刻,在著陸場附近的觀測區,能源與環境學院青年教師許波、鞏峰正手持校旗,近距離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見證東南大學2012屆校友王浩澤,完成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女性航天員太空“差旅”。
許波作為王浩澤的本碩同學,激動說道,“王浩澤是我的榜樣,同窗歲月里與她的多次交流,堅定了我成為一名從事航天熱管理研究方向的青年研究者。今天,她依然鼓舞著我,用‘航天匠心’為科研注入永恒動力,從六朝松到空間站,我們的青春永遠在天地對話中燃燒。”
據悉,東南大學科研力量與中國航天事業深度耦合。許波負責的空間站工程空間應用系統首批流體物理實驗項目冷凝強化實驗模塊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2024年1月)順利進入空間站,其研究成果為高效、可靠、輕量化的載人航天器熱控系統提供相關數據支撐。
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團隊研發的六維力傳感器系統在空間站機械臂的關鍵操作中,持續穩定發揮作用,將空間設備安裝定位精度提升至0.02毫米級,為航天員在軌作業提供了精準的力學反饋。
王浩澤,我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2008級本科生,2012級研究生,她以卓越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攻關能力入選神舟十九號乘組并順利完成任務凱旋。
通訊員 孫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視頻 戴哲涵
校對 胡妍璐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