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青島平度市舊店鎮舊店小學教師 姜佳利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這本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作為教師的教育之路。它不僅是一本關于如何在教室中實施正面管教的指南,也是培養孩子們學習的勇氣、激情和人生技能的指導。讓我重新審視了教育的本質和與學生相處的藝術。
書中強調的“正面管教”理念,顛覆了傳統意義上“懲罰與獎勵”的教育模式。它提倡通過理解、尊重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內在責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使我意識到,教育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成長為有責任感、有同情心、能自我驅動的人。正面管教提醒我,應當以開放和接納的態度看待學生的錯誤,引導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避免錯誤或懲罰犯錯的學生。
書中強調的“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機會”這一理念,或許可以成為打破僵局的鑰匙。當教育者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當教室能夠容忍嘗試與失敗,一種新的教育文化便開始萌芽。這種文化不追求即時的行為矯正,而是著眼于長期的人格成長;不依賴外在的控制,而是培養內在的指南針。
放下“正確”的執念,并不意味著走向放任自流的極端。正面管教提供的是一條中間道路——既有明確的界限,又有自由的呼吸空間;既承認教育者的引導責任,又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這種平衡的藝術,或許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教育智慧。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最打動我的,不是它提供的具體技巧,而是它背后那種對人性的基本信任——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都有理性思考的能力,都能在尊重與理解的環境中成長為負責任的共同體成員。這種信任,在當下這個充滿焦慮與控制欲的教育語境中,顯得尤為珍貴,也尤為艱難。
規訓的黃昏已經來臨,但新的教育黎明尚未到來。在這交替的時刻,或許我們最需要的,是擁抱這種不確定性的勇氣,以及在混沌中尋找秩序的耐心。畢竟,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將已知的“正確”傳遞給下一代,而是培養他們面對未知時的那份從容與智慧。
書中強調的“聯結先于修正”原則,讓我認識到與學生建立情感連接的重要性。只有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才更愿意開放心扉,接受指導。這種基于愛和尊重的教育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