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24年組織實施了第三輪全國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份、252個地級市的546所中職學校、234所高等職業院校(其中高職專科學校199所、職業本科院校35所)以及涵蓋全部...
第三輪全國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顯示
職業教育受到認可 實際感受超越預期
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24年組織實施了第三輪全國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份、252個地級市的546所中職學校、234所高等職業院校(其中高職專科學校199所、職業本科院校35所)以及涵蓋全部20個行業門類的用人單位,調查對象涉及學生、教師、校長和雇主4個群體,共回收有效問卷13.66萬份。調查采用2套共8份調查問卷,分別調查了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包含高職專科和職業本科)的學生就學滿意度、教師從業滿意度、校長辦學滿意度、雇主用工滿意度。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國家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莊競教授正指導學生對全液壓式推土機關鍵零部件進行深入分析及三維建模。本報記者張學軍攝
測評結果
調查對象對職業教育“基本滿意”和“比較滿意”,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提升明顯。調查對象對高等職業教育總體滿意度處于“比較滿意”狀態。2024年,高職學生就業、教師從業、校長辦學和雇主用工的滿意度得分分別為83.18分、73.48分、77.72分和81.92分,各類群體的滿意度均處于“比較滿意”狀態。從得分看,高職各個群體調查得分均高于中職的得分。與上一輪調查數據相比,中職學生就業、教師從業、校長辦學和雇主用工的滿意度均明顯提升,分別提高7.09分、7.62分、14.40分和16.49分。中職學生就學、校長辦學和雇主用工的滿意度均達到“比較滿意”狀態,教師從業滿意度也接近“比較滿意”狀態。總體來看,調查對象對中等職業教育滿意度提升明顯。
調查對象對職業教育的實際感受好于預期。從各分項維度得分看,總體上調查對象對教育的滿意度得分高于期望值,職業教育供給基本滿足各方需求。在學生調查中,中職學生就學滿意度得分高于教育期望,高職學生就學滿意度得分雖低于其教育期望,但是差值僅為0.42;教師從業滿意度得分高于教育期望;雇主用工滿意度高于用工期望。
滿意度得分呈現“東高西低”顯著特征。職業教育學生就學、教師從業、校長辦學和雇主用工的滿意度得分在東中西區域上存在一定差異,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特征。其中,中職校長辦學滿意度得分東中西差異最大,東部校長辦學滿意度得分比西部高8.1分。
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有效。職業學校重視立德樹人,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專業技能以及綜合能力培養,在就業指導、實習管理、實習實訓、職業技能比賽等方面受到學生的認可,畢業生綜合素養受到用人單位認可。調查顯示,中職學生就學滿意度得分最高的5個題項依次是:重視專業技術技能培養、與同學關系的融洽程度、資助政策落實情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專業課教師水平。高職學生就學滿意度得分最高的5個題項依次是:任課老師的師德師風、專業課老師的教學水平、學校思政課開展情況、與任課老師關系的融洽程度、與同學關系的融洽程度。企業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養、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比較滿意,普遍認為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較好,尤其是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忠誠度、職業道德等方面滿意度更高。參與調查的企業普遍表示,未來愿意繼續招聘職業學校畢業生,同時在招聘前也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發展潛力持樂觀期望,體現出企業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充分認可。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水平受到認可。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和中職學生對專業課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分別達到86.36分和84.33分,同時對“雙師型”教師數量以及企業外聘教師水平也比較認可。在教師調查中,高職院校教師認為學校非常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得分79.5分),同時對學校教師參加學習和培訓支持的力度特別大(得分77.67分)。職業學校校長對當地政府重視職業教育的程度基本滿意,對當地政府落實生均經費、專任教師數量以及保障教師培訓經費、支持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較為滿意。
職業教育重點建設項目效果明顯。自2019年以來,我國先后啟動實施了高職“雙高計劃”、中職“雙優計劃”等重點建設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國家級“雙高”建設院校學生就學、教師從業、校長辦學的滿意度得分都高于省級“雙高”院校和其他非重點建設院校。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等重點建設項目學校在學生就學、教師從業、校長辦學的滿意度得分上,也普遍高于非重點建設中職學校的得分。
校企雙方對校企合作均表示滿意。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和中職校長對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呈現出較高滿意度,分別為81.54分和75.22分;其中中職校長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較2019年上一輪調查結果提高了6.93分。高職學生和中職學生對學校從企業請來的教師教學水平表示非常滿意,分別得分84.98分和84.33分。有與職業學校合作經驗的企業,較為頻繁開展產教融合活動的企業數量占比78.83%,其中最主要的合作形式為接受實習生、到校開展招聘活動以及到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宣傳。絕大多數企業在與職業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活動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獲,特別是“降低企業培訓成本”“降低企業招聘難度”“提升企業知名度”方面,選擇“沒有明顯收獲”的企業數量僅占2.18%。與職業學校合作的用人單位,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展效果的整體滿意度均相對較高,此次調查中有87.82%的企業表示對合作成效滿意。其中,與高職學校合作過的企業有92.56%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繼續合作,與中職學校合作過的企業有85.96%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繼續合作。
問題與不足
教師從業價值感有待提升。中高職教師在“職稱晉升”“社會地位”“赴企業行業學習培訓”等涉及個人發展的3個方面感受非常一致,在教師滿意度測評題項中得分排名靠后,均不高;兩個群體均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在校表現等方面不夠滿意。在個人發展方面,兩個群體略有差異之處在于,中職教師更關注自身的科研機會、工作成就,高職教師更關注考核評價、外出學習與進修。中職教師主觀社會地位感知偏低,得分54.67分,在38個題項中排在36位。其中,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被教師排在最后一位,得分僅為48分,“在校表現”則得到63分;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排位亦在最后一位,得分為59分,“學生學風”得分也不高,為69分。映射出教師教學成就感也較低。
教育內外發展環境支持不夠全面。在學生滿意度測評中,中高職學生得分較低的選項明顯集中于教育環境和公平與質量方面。其中,教育環境方面比較不滿意的選項有“就業指導”“社團活動”“開闊國際視野”等方面;關于公平與質量得分較低的選項有“課外與任課老師的交流”“升學指導”“參加課題”“自主學習”“頂崗實習”。中高職校長在涉及與產業相關的題項上得分普遍不高,例如“專業課教師對本地產業趨勢的理解”“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匹配度”“來自行業企業的辦學支持”“本地產業規劃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等4個問題得分均在70分上下,處于得分排序尾部。中高職校長普遍在開放題中反饋了在辦學過程中存在經費不足的困難,表示現有經費不足以支持學校高質量發展。對于“當地家長讓子女就讀高職學校的意愿強嗎”這一問題,高職校長的回答滿意度僅為63分,中職僅為55分,均排名最后。對于“您對本校近年來生源的質量滿意嗎”這一問題,中職校長的滿意度為65分,僅在基本滿意之中。映射出中職學校招生困難,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仍不夠高、吸引力不強。
產教融合深度不足的問題仍有待破解。校企合作的困難主要體現在“難開展”和“不深入”兩個方面,特別是一些地區少有成規模的企業,校企合作更加難以開展。對滿意度調查題項中“您對當地政府部門在促進校企合作方面發揮的作用感到滿意嗎”這一問題,中高職校長的滿意度均在68分左右。49.72%和20.47%的企業表示在與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為“資金補貼或者政府優惠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和“沒有順暢的合作模式”;約10%的企業表示“沒有可開展合作的合適學校”。學校專業建設與當地發展適配度不高,高職校長調查中“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配合度”的得分為76.26分,而中職調查中的得分為69.7分,均僅略高于基本適配的水平。
畢業生知識技能實際水平與雇主期待存在差距。雇主對畢業生的整體表現比較滿意,對于“您對現階段我國職業學校人才供給狀況滿意嗎”這一問題,雇主分別給中高職畢業生打出77分和79分。總體上看,雇主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各項上打分較高,基本位于75分以上,位于或高于良好區間;但在畢業生知識技能實際表現選項上打分相對較低,表示在雇用前對中高職畢業生能力有比較高的期待,但雇用后畢業生實際能力與雇主期待仍有差距。雇主均在中高職畢業生“專業理論”“主動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專業技能與企業使用的技能”“通用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打出75分左右的相對低分,其中前4項排在最后。
對策建議
持續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有效途徑和工作目標,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遵循。職業教育戰線須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精神,促使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部署和重大舉措落地見效。
強化地方政府統籌職責,推動政行企校深度聯動。近年來,通過“一體兩翼”建設,政行企校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逐漸形成,產教融合有了新氣象,但在實體化運行過程中因缺乏確切的制度性規定,各辦學主體的責權邊界不夠清晰,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實效性不佳,亟須地方政府在工作層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要進一步明確各辦學主體的責權邊界,切實強化當地政府的主體責任,賦予其統籌協調、組織推動、監督檢查等主導職責,有力塑造產教融合新形態。
堅持中職教育基礎性地位,優化中職學校布局結構。中職教育在促進人的多樣化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推動產業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公平穩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當前,中職學校辦學定位、職能職責、辦學規模正在面臨新的挑戰。面對新形勢,結合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化發展、試點探索綜合高中模式等政策導向,擇時實施“中職資源集約化工程”,通過撤并、重組、轉型等方式整合中職資源,壓縮中職學校規模,重點建設一批優質中職學校、重點打造一批示范性綜合高中,促進辦學效益與辦學質量雙提升。
構建一體化課程教材體系,增強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內在關聯。新形勢下,探索建立以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評價要素、教考內容等為銜接點的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有效銜接尤為重要。應加大統籌構建職業教育一體化課程教材體系力度,推動建設一批有機銜接、有效貫通、一體化設計的職業教育優質課程教材,強化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內在關聯。
(執筆人:張布和、張浩、王紓、尹玉輝;課題組核心成員:王新波、宗誠、王春艷、王敬杰、趙晶晶、聶偉。本研究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全國職業教育滿意度調查與測評”成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