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fā)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xiàn)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fā)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xiàn)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zhèn)楊家坡中心小學教師 趙俊彩
教育是什么?是知識的單向傳遞,還是心靈的雙向奔赴?是塑造完美的模具,還是點燃希望的火種?在翻開《做最好的教師》高金英版之前,這些問題如同迷霧,一直縈繞在我心頭。讀完這本書后,我仿佛在教育的漫漫長夜中,找到了熠熠生輝的啟明星,對教育的本質、教師的使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播種心靈的種子:在自我和解中找尋教育的快樂
書中開篇便犀利地指出,當下不少教師深陷不快樂、不幸福的泥沼,根源在于放不下那些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這一觀點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我。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曾因教育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家長的不理解等問題,陷入焦慮與迷茫。高金英老師提出的“放下自己說了不算的事,種好自己的心田”,為我指明了方向。
這讓我想起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曾經(jīng),我為了一堂公開課日夜備課,卻因緊張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失誤,本以為會遭到批評,沒想到同事們紛紛給予安慰和建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來自集體的溫暖,也意識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珍惜身邊的支持,就能收獲幸福。
我們無法改變教育大環(huán)境的所有方面,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改變自己的課堂,影響身邊的學生。當我們專注于做好眼前事,盡到眼前能盡的責任,那份源自內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在日常教學中,每一次學生理解知識后綻放的笑容,每一次與學生深入交流后心靈的貼近,都是我們辛勤耕耘的收獲。
傳遞陽光的味道:用愛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yè),這一觀點在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書中“特殊學生”田的轉變,讓我深深感受到愛的力量。田因家庭變故,成為了令老師擔心的“問題學生”。然而,高老師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用愛和耐心,一步一步走進田的內心世界。從生活中的細微照顧,到學習上的鼓勵支持,高老師用點滴的愛融化了田內心的堅冰,最終扭轉了他的錯誤認識,田同學最終認可了自己,發(fā)出“自古豪杰出貧困,來生還當投寒門”。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決心做一個像高老師一樣的人,要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去當一個好人。
這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班上的小宇,他性格內向,總是獨來獨往。一次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他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便抓住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課后,我主動與他交流,鼓勵他參加學校的繪畫比賽。漸漸地,小宇變得開朗起來,不僅繪畫水平越來越高,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升。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都可能成為改變學生一生的力量。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每個學生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他們有著不同的成長節(jié)奏和需求。我們要用愛去呵護他們,用耐心去等待他們發(fā)芽、開花、結果。就像書中作者描述的那樣,當學生們用純真的笑容和真摯的問候回應我們時,當他們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時,那份幸福的滋味,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替代的。
凝聚家校的力量:搭建共育的橋梁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書中高金英老師利用多種方式與家長溝通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這讓我意識到,在家校溝通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與家長的溝通大多停留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缺乏對學生家庭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的深入了解。讀完這本書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并嘗試做出改變。我主動與家長建立更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家訪、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同時,我還組織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分享教育經(jīng)驗和方法,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來。
通過這些努力,我明顯感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度提高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有了更大的進步。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凝聚家校合力,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就像書中所說,學校和家庭就像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只有兩者協(xié)同共進,才能讓學生飛得更高、更遠。
踏上成長的征程:追尋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教師》,我深知,做最好的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yè)追求,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這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我們擁有一顆永遠熱愛教育的心。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以《做最好的教師》為行動指南,時刻激勵自己,不斷追求卓越,努力成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書寫屬于自己的教育華章。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wǎng)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wǎng)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