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環境的影響,老師們統一有了一個新的別稱“主播”,同學們人人都成了“大哥”。學生們在家學習了三年網課,可真是應了那句兒時的戲言“我要上家里蹲大學”。
受大環境的影響,老師們統一有了一個新的別稱“主播”,同學們人人都成了“大哥”。學生們在家學習了三年網課,可真是應了那句兒時的戲言“我要上家里蹲大學”。
在家可以學習多少知識拋開不談,但那學生上課的姿勢可謂是千奇百怪。有被窩催眠的,下飯神劇的,更有甚者老師這邊講,那邊早就在游戲里化身為祖安星人了。
網課期間學生們的學習狀態,老師家長看在眼中,卻又無可奈何。學生們的這種狀態對于大學期間不需要線下實操的專業還好說,但對于醫學生來說可謂是“要了老命”。
更有傳言說部分公司,準備規避這屆畢業生,因為其上了三年網課,學生的能力肯定不是很高。
來自醫學生的神級吐槽:勸你別生病,看看我們的網課你就知道了
在家長的眼里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在校期間學不到知識都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如果學生在網課期間認真聽課,肯定不會有什么太大題目。
但對于醫學生來說,就不是這樣的。醫學生要是想學好,那門道可就大了,老師好好教,學生認真學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軟件要“給力”。
平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規則。醫學院又如何,只要不符合規定就封你。對此,誰也沒有什么辦法,畢竟是后臺機器判定的,你總不能跟機器吵一架吧。
故而醫學生的網課,就是在這種不斷地封與解封中度過的。
鑒于專業的特殊性,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難免不會提到違禁詞。“器官”“人體”這些詞更是家常便飯。所以,總會出現有的學生剛上課就下課的情況。
有的老師想,播不了的話,我發課件總可以吧?實際上,課件永遠發不出去,畢竟醫學圖片都很嚇人。所以,只能手抄了。
這就導致醫學生的大學生活,是上也抄下也抄。所以對于醫學生來講,網課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看到這,你還敢生病嗎?
玩笑歸玩笑,生病仍是得看大夫的,醫學生不存在網課的“漏網之魚”
雖然醫學生嘲笑自己是一條“漏網之魚”,但要知道上了三年網課的學生都是本科生,他們距離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還要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的。
從學生轉變為醫生,還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實習。而且醫學行業對學歷的要求是極高的,想進入醫院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本科學歷遠遠是不夠的,所以學習的路仍是很遙遠的。
讀完本科就選擇畢業的學生基本上很少,就算從事了本行業,本科生畢業后直接就業的醫學生基本上是少數,這類學生畢業一般也接觸不到醫院這樣的工作。
他們大多會選擇會回到自己家鄉的鄉鎮醫院,可這類鄉鎮醫院能看的病是有限的,如果真有一些重大疾病,病人們也會選擇正宗的三甲醫院治療。
或者自己開設一個小診所,幫著治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一類的,甚至大多數感冒的人可能吃點藥挺挺就過去了,也用不到他們。所以大家是可以放心的,生病是一定要看大夫的,千萬不要因為一句玩笑話不敢去醫院。
醫學生要求如斯嚴,那么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名好的醫生
醫學行業對學歷要求是非常嚴的,如果想進入一所好的醫院,成為一位主任醫師,那么一定要繼續學習深造下去,考研讀博。
如果你不是博士生,在一所好的醫院,你連立足都做不到,所以醫學生的學習之路是非常漫長且艱難的。
醫學專業的選擇也很重要,學生在做選擇之前一定要了解該專業的細分和未來的發展。做一個詳細的了解,要知道每個專業以后從事的工作也是有很多大區別的。
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喜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最重要的是,學醫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學醫,畢竟這是一個壓力非常大的工作。
所以如果學生想要學醫的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考慮清楚再做決定,不要輕易就把決定做了。
筆者寄語:關于醫學生對自己是“漏網之魚”一事,大家圖一個樂就好。畢竟醫學這個領域遠不止我們眼前所聞、所聽、所見,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神秘得多。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