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
文|煙臺招遠市羅峰學校初中教師 趙小樂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投身教育事業剛滿三年的青年教師,我對這句話的感悟愈發深刻。這個寒假,是我沉淀自我、實現成長的寶貴時期。
今年是我踏上教師崗位的第三年,上學期教學工作結束后,我對這段歷程進行了回顧。教學中,我積極嘗試多樣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們熱烈探討,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數學實操課上,學生們通過親手操作,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看到曾經對數學畏懼的學生逐漸有了探索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我滿心欣慰。
然而,教學并非一帆風順。教學進度的把控是我面臨的難題。有時為讓學生吃透難點,花費過多時間,導致后續課程倉促,部分學生對新知識掌握不牢。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速度不同,盡管我關注了個體差異,但仍覺得做得不夠。如何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充滿自信,成了我亟待解決的問題。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往年都是長輩們在廚房忙碌準備年夜飯,今年我決定親自下廚。我參照社交平臺的菜譜,精心制作了桂花紅糖年糕、麻辣燙、蒜蓉茄子等一道道美食。一家人圍坐,看著春晚,品嘗美食,分享過去一年的點滴,濃濃的親情彌漫在房間。
平日里,因在外地工作,又忙著讀在職研究生,周末還要去線下上課,我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看到父母增多的白發,我心里滿是愧疚。我深知,在追求成為優秀教師的同時,不能忽視在家庭中的責任。新的一年,我要合理安排時間,多陪陪家人,和他們創造更多美好回憶。家,永遠是溫暖的港灣,無論多忙,對家人的關愛都不能少。
假期一開始,我便踏上了江南教育啟思之旅。第一站是南昌,在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真實地展現在眼前,那種震撼難以形容。在八一廣場的南昌起義紀念塔前,我心潮澎湃,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看著珍貴的文物和照片,我仿佛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深深震撼著我。這次經歷不僅是旅行,更是精神洗禮,激勵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懷。
在景德鎮,我被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吸引。走進陶瓷手藝人的家中,看到工匠們專注地制作釉上彩瓷器,從勾線、烤花到采色、上色、燒制,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這讓我聯想到教育工作,教育就如同制作陶瓷,需要用心雕琢每個學生,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給予耐心和關愛,讓他們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在紹興魯迅故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站在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我對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次旅行讓我明白,將生活體驗融入教學,能讓知識更鮮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一個假期的反思、體驗與感悟中,我愈發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諦與教師的使命。回首過往的教學經歷,有欣喜也有遺憾,這讓我明確了前行的方向;新春佳節與家人的團聚,讓我在親情的滋養中汲取了繼續奮進的力量;江南之行的所見所聞,更是為我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經歷都在不斷提醒我,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心。
我堅信,只要始終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像守護花朵一樣耐心雕琢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成為那棵搖動學生成長之樹的 “教育之樹”,那朵推動學生進步之云的 “教育之云”,那個喚醒學生美好靈魂的 “教育之魂”。我愿在教育這片廣闊的天地里,默默耕耘,靜待每一朵夢想之花絢麗綻放,為培養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