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昆山等地市推進體育改革,小學一年級外地生源占比近80%,通過開展“以體樹人”行動,實現了師生、生生關系的親密無間,繪就了“活潑潑”的育人畫卷。
在常熟市淼泉小學,學生早晨到校后先放下書包,到操場開啟“晨練模式”;每天第一節課不是學科課程,而是“全員體育課”;每周一開展“體育游戲周周教”,由青年教師輪流教授體育游戲,學生畢業前可學會200多個游戲……這所一年級外地生源占比近80%的普通鄉鎮小學,通過開展“以體樹人”行動,實現了師生、生生關系的親密無間,繪就了“活潑潑”的育人畫卷。
這是蘇州市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扎實推進“2·15專項行動”的生動寫照。2025年春季學期以來,蘇州積極“解鎖”體育運動新內涵、新形式,深化“五育”并舉,助力學生增強綜合素養,提升體質健康,實現全面成長。
分秒必爭,新學期迎來新變化
上午10點20分,第二節課下課鈴聲響起,蘇州市昆山開發區震川小學教學樓前廣場、教室走廊瞬間熱鬧了起來,孩子們三三兩兩走出教室,開展跳繩、跳皮筋、木頭人等游戲活動,收獲滿滿的快樂。新學期開學后,該校參照昆山市教育局統一制訂的作息時間表,將上午第三節課和下午第一節課時間作了相應調整,在保障課間延長至15分鐘的同時,新增了30分鐘大課間。
“學校工作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在不增加學生在校總時長的前提下合理規劃作息時間,是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昆山市委教育工委委員仲躋宏告訴記者,考慮到小學學段和初中學段學情不同,在結合全市學校規模、城鄉區域、食堂條件等因素的基礎上,昆山市教育局制訂中小學校不同學段的參考方案。與此同時,不少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了調整,靈活優化時間安排。
“為保障課間15分鐘的落地,從2月13日開始,我們探索性地將每節課的時間調整為40分鐘,午自習時間縮短20分鐘。”昆山市第二中學副校長徐欣表示,這一調整也是對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的一次倒逼,體現了學校輕負高效的發展理念。“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教科研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
“除了時間上的安排調整,我們還要求各地各校在體育活動時間管理上精打細算,分秒必爭。”蘇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針對30分鐘的大課間,該市鼓勵各校科學規劃流程,在整隊環節通過提前設定站位、音樂引導等方式,將時間控制在3—5分鐘內,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質性的體育鍛煉,有效提高大課間活動的科學性、實效性。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在春節前完成了所有學校新學期作息時間表的審核、指導與改進工作。開學后,該區教育局、教發中心組織機關工作人員、教研員等100余人前往各中小學視導,重點查看課間、體育課落實情況。圍繞課程改革與大課間實施等問題,全區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專題研討2次。“我們把體育課和課間活動作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場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從中獲益。”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楊原明說。
深挖內涵,將“主動權”還給學生
戴上AR眼鏡,佩戴傳感器裝備,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虛擬體育世界逐漸呈現在眼前……新學期,南京師范大學附屬蘇州石湖實驗小學引入“HADO(電子躲避球)”項目,該項目融合數字特效和運動競技,點燃了學生的運動熱情。“以前我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總擔心說錯話。但在AR世界里,為了完成任務,我必須勇敢說出自己的計劃。”該校六(18)班學生姚一誠說。
“課間延長至15分鐘,我們一直在思考怎樣更好地吸引學生走出教室,跑一跑、跳一跳,活動身心。”據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黨總支書記姚浩宇介紹,該校分別召開全體教師、班主任、體育教師、體育委員的動員會,從不同層面發出“2·15專項行動”倡議書;同時深入調研、因地制宜,以學生喜愛、方便快捷為出發點,創新設計多樣化的“健體超市”,提供12類活動場區,在原有足球、籃球等活動區基礎上,增設傳統體育項目、健美操、匹克球、網球等活動區,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鍛煉需求。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成為體育活動的“主角”,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創新打造“我的課間我做主”主題活動,不僅推出各類活動項目菜單,還增設“我推薦的活動”欄目,學生通過班級討論、校園投票等方式,可推薦喜愛的游戲并自行設計規則。活動開展僅一天,該校就收到300余份創意提案,多項創意游戲“脫穎而出”,被納入“課間游戲資源庫”。“孩子們的想法天馬行空,但都緊扣安全性和趣味性,這種自主探索的過程比游戲本身更有意義。”該校教導處副主任鄒穎欣表示。
在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傳統跑操已全面升級為“體能+趣味”組合模式:前10分鐘進行跳繩、仰臥起坐、八字跑操等基礎訓練;后20分鐘分年級開展“羊角跳、換物賽”“障礙挑戰賽”“古詩韻律操”等50多項特色項目。同時,利用校本特色課程“快樂體操”的優勢基礎,該校還開發了武術操、街舞啦啦操、花球啦啦操等集體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都能參與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激發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
“課間15分鐘”不僅是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載體。在蘇州大學相城實驗小學,喜歡動手拼搭的孩子用一塊塊積木搭建出心中的奇妙世界;喜愛閱讀的孩子捧起書本,讓思緒在文字的海洋里暢游。課間15分鐘,孩子們還可在機器人編程項目里盡情探索,碰撞出科技與創意的火花……
上海世外教育附屬蘇州高新區文賢實驗初級中學校突破傳統課間局限,立足“五育融合”理念,將放松維度拓展至“生理機能、心理健康、文化感知、審美創造”四重層面。該校精心推出“四維放松計劃”:學生通過創意“課間指間操”,激活手部肌肉;“活力啦啦操”小組隨音樂律動,進行“精細動作+大肌肉群”協同鍛煉;在特色“西游工坊”,學生可以利用課間碎片時間開展人物手工創作;學校還設立“綠植養護崗”,每班認領專屬盆栽,讓學生在勞動中培養責任感與自然情懷。
綜合施策,“小運動”撬動“大健康”
“2·15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學生校園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收獲?日前,蘇州科技城西渚實驗小學校副校長吉守益做了一個小實驗——早上7點40分,他將運動手表遞給該校六(8)班學生陸其鑫,讓他記錄一日活動情況。一天下來,陸其鑫的校內運動步數達16068步,消耗熱量1277千卡。“這說明孩子們在校內綜合性體育活動中的運動強度并不低。”吉守益說,“和運動強度息息相關的是學生的體質健康率。自‘全員運動’開展以來,流感高發季學生感冒人數同比大幅減少,‘小運動’正在撬動孩子們的‘大健康’。”
在“2·15專項行動”的深入推動下,充分利用體育活動時間激發學生活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運動中綻放光彩,正逐漸成為蘇州各地各校的共識。“‘2·15專項行動’是育人理念、辦學方式、教學方法、資源配置、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改革。”在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季斌看來,各地各校應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豐富體育課程設置,積極樹立體育課程育人理念,不斷增強體育課程改革的內生動力。
記者走訪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快育人方式變革,推動“2·15專項行動”走深走實,蘇州市各地各校正在進行更多嘗試。如蘇州工業園區重點以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為目標,以體育大單元專項技能教學為抓手,強化“教會、勤練、常賽”的過程與結果。“我們鼓勵各校在教學中融入‘青少年體育蘇八條’,將新興體育類運動充實進體育課程內容,確保每名學生畢業時掌握不少于2項專項運動技能。”楊原明說。
為督促各校落實好“2·15專項行動”,張家港市計劃每學年進行一次全市范圍的大課間活動及一日實施方案評比,通過評價方式改革,激勵各校不斷創新,提升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蘇州市相城區則充分發揮體育學科中心組指導職能,不斷優化體育課程和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并通過家長開放日、課間觀察體驗等,讓廣大家長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變化,形成家校社協同推進的良好氛圍。“‘2·15專項行動’需要多方協同發力,努力形成長效機制,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健康、活力、快樂的氛圍中茁壯成長。”蘇州市相城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居萬峰說。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