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每校支持1億元。
4月14日,《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發布,圍繞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推動優質師資均衡、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管理綜合改革四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措施。
新京報記者在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教育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每校支持1億元;繼續實施優師計劃,每年為脫貧縣、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1萬名本科層次師范生。
應對教育環境變化提出15條措施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844萬人,其中,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
“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教育內外環境帶來的深刻變化,教師隊伍還存在不能適應的地方。”4月1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指出,師德水平需要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理順,待遇保障需持續加大力度。
在這一背景下,教育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八部門共同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下稱“強師計劃”)。
支持50所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
任友群介紹稱,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師范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有215所師范院校、500多所非師范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但師范院校的辦學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強師計劃提出,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教育部透露,該計劃將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每校支持1億元。據悉,這將實現新世紀以來國家層面在高等教育重大專項中,專門面向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建設進行的最大規模投入。
同時,聚焦薄弱師范院校建設,強師計劃提出,由高水平師范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一起,以組團方式幫助30余所薄弱師范院校加強人才隊伍、學科建設。
此外,強師計劃提出,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支持部分辦學歷史悠久、質量優質、效益明顯、地方發展急需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
每年為中西部培養1萬名本科師范生
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師資培養也是強師計劃的關注重點。
強師計劃提出,繼續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優師計劃),依托部屬師范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定向培養本科層次師范生,中央財政給予支持。
“每年為脫貧縣、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1萬名本科層次師范生,這些師范生學習期間享受‘兩免一補’(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全部到定向縣任教。”強師計劃明確。
據悉,優師計劃提前批次錄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到定向就業縣中小學履約任教不少于6年,由定向就業縣人民政府按定向培養計劃統籌落實就業工作,確保崗位和待遇保障。
此外強師計劃明確,對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上實行特殊支持,“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中高級崗位總量控制、比例單列。同時,加強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實現鄉村教師在學校有周轉宿舍、在縣城有穩定住房。
擴大教育碩士培養規模
“目前,基礎教育教師能力素質基本滿足需要,但是高學歷層次、教育家型教師相對缺乏。強師計劃提出,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任友群稱。
職前培養方面,強師計劃提出,深化本碩整體設計、分段考核的培養模式改革,推進高素質復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試點。推進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工作。
在職發展方面,實施教師精準培訓改革,完善自主選學機制,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加強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讓教師有身邊的、高水平的專業發展支持力量。同時,實施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
此外,強師計劃提出,通過落實補助政策、傾斜職稱評聘、加強周轉宿舍建設和住房保障等,著力增強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