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蹇悅 滕州報道
4月15日9時許,滕州市東郭中心衛生院前已排起長隊。42歲的王新國身著白大褂,正專注地為鄰村一位因長期伏案而腰椎勞損的村民把脈診療,指尖輕按在患者手腕。誰能想到,如今備受患者信賴的他,幾年前還在數控機械行業忙碌,與扳手、螺絲釘為伴。
“遲來”的人生突圍
2018年9月,一輛載著鋪蓋卷的私家車停在了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門口。王新國背著雙肩包下車時,與同時入學的十七八歲學生站在一起,顯得有些“違和”。愛人臨走時搖下車窗叮囑:“安心讀書,別惦記家里。”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這一步該不該走。
這一年,王新國通過高職單招考試,成了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一學生。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丈夫,以及初中兒子的父親。
時間倒退回20年前。1998年,19歲的王新國從山東中醫藥學校中專畢業。本該踏上從醫路的他,轉身扎進了數控機床車間。父母殘疾,家里還有個雙胞胎弟弟,作為長子,他需要一份“來錢快”的工作。從擰螺絲釘開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一干就是二十年,他硬生生從學徒熬成了技術骨干,年紀輕輕就拿上了月薪過萬的工資。
但深夜加完班,王新國常常發呆。一想到昔日的中專同學,有的成了院長,有的成了名醫,他時常羨慕,“當初如果我也從醫該多好呀。”這份遺憾和不甘在心里不斷發酵,最終促使他在2018年做出驚人的決定:我要讀大學。
這一準備就是一年。上班休息時間,王新國拿出書翻看,回到家的更多時間也是對著書本。終于有一天,愛人好奇地問道:“你想干嘛?”王新國這才把心里的秘密說了出來:“不想干了,想辭職考大學試試。”
“能考上嗎?”剛開始,王新國的愛人也是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收到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這才放了心。得知女婿的想法,岳父岳母也鼓勵道:“去上學吧,家里面有我們幫襯。”
直到開學第一天,看到家人離去的背影,王新國才堅定了內心想法:上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一定不能浪費時間。
“比高考還拼命”的大學三年
這一年,35歲的王新國通過高職單招考試,成為了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一學生。
校園里,王新國是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大齡學生”。宿舍8個人,小的十七八歲,大的也不過二十歲,都親切地喊他“大哥”。學校有些年輕教師也這么叫他。很多人沒想到,這位“大哥”學起來竟那么刻苦。
從早上跑操到晚上熄燈,三年間他一堂課都沒落過,95%以上的時間都用于學習。沒上過高中的他,面對英語猶如看“天書”,卻靠著硬啃單詞和熟背十幾篇英語作文通過了考試。
而他的專業課幾乎滿分,靠著對家人的承諾和對知識的渴望,課余時間大多泡在圖書館研讀《傷寒雜病論》,大學三年專業成績始終保持在前兩名,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
其間,王新國還通過成人自考考入山東中醫藥大學。
2021年,在棗莊滕州市衛生健康系統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這場高手如云的激烈角逐中,六七百人懷揣夢想同場競技。王新國憑借扎實學識,在筆試環節考取了第一名。隨后的綜合評定里,他持續發力,以綜合成績第二名成功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順利入職了東郭中心衛生院。
銀針代替了螺絲釘
2021年,38歲的王新國真正成為了一名大夫。
如今,王新國一天能接診30余個病人,忙的時候,清晨上班前就排起長隊。無論是頸肩腰腿疼、感冒發燒咳嗽,還是月經不調,他都運用中醫特色療法診療,不少外地病患也慕名而來。
四年來,憑借著在中醫學里的深耕,王新國創造了不少康復奇跡。有一位來自鄰村的患者,因腦中風落下殘疾,只能依靠輪椅行動,生活極為不便。王新國接診后,精心規劃治療方案,經過兩個療程的悉心治療,這位患者竟奇跡般地恢復了行動能力,如今已能自如下地干活,重拾生活的信心與活力。
還有一位市區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長期遭受病痛折磨,尤其是在夜間,疼痛常常加劇,頻繁疼醒,苦不堪言。王新國深入鉆研病情,依據《傷寒雜病論》中“子時 1 - 3 點肝經主時”的經典理論,精準為患者開具藥方。令人驚喜的是,患者服用五副藥后,夜間疼痛癥狀顯著減輕,終于能睡上安穩覺。
談及這些診療經歷,王新國醫生難掩自豪,他坦言道:“作為醫生,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診療手段,幫助病患逐步恢復身體機能,重新擁抱健康生活,就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了。”
這座保障周邊13萬居民健康的衛生院,日接診量約500人次,患者從質樸老農到市區趕來的年輕人都有。清潔工張令霞稱贊:“王大夫人好,家人看病都找他。”副主任醫師張金河也表示,和王大夫搭班是幸事,他工作勤奮努力,還常為患者墊付醫藥費。
4月14日,一則喜訊傳來,王新國成功入選2025年度省級中醫藥特色療法基層推廣師資骨干人員名單。這一榮譽是對他過往專業能力的認可,更開啟了他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篇章。“接下來,我將參與集中培訓,汲取前沿知識與多元經驗,進一步提升自我。”王新國說。
如今,42歲的王新國在心中鄭重立下“做一名好中醫”的新目標。回首過往,他感慨道:“漫漫人生征途,總該為夢想勇敢一回,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