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起,30余項育人活動陸續開展。
4月18日,“愛北京·愛科創”行動啟動活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辦。活動現場,“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方案及主題標志正式發布。共設計“可感”“可知”“可行”“可為”4大模塊、10個項目,計劃在2025年開展30項育人活動。
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團市委等單位主辦,北京市大中小學師生代表約400人參加。全市近萬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通過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同備一堂課”平臺線上參會。
“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方案發布,設計4大模塊、10個項目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紹,“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是北京市立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的“大思政課”育人項目。遵循大中小學生成長特點和“知-情-意-行”認知規律,發布“可感”“可知”“可行”“可為”4大模塊、10個項目。
“愛北京·愛科創”行動主題標志,天壇造型凸顯北京地域特征,四條光帶代表“可感”“可知”“可行”“可為”4大模塊。紅色突出“大思政課”根本定位和政治底色,藍色彰顯開放感、科技感、未來感。受訪者供圖
其中,“可感-科創魅力感受行動”包含“科創漫步”“劇說科創”“科創故事大講述”3個項目,將組織大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場館、欣賞科學家戲劇作品、聆聽科研故事等,在感性層面直觀感受科創魅力;“可知-科創知識研學行動”包含“科學精神進課堂”“科創知識大講堂”“科創教育進社區”3個項目,引導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可行-科創實踐體驗行動”包含“科創體驗大練兵”“科創后備人才培養”2個項目,將加大科創競賽、科創項目供給,分層分類提升青少年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可為-科創力量匯聚行動”包含“科創聯盟攻關”“科創力量基層行”2個項目,組織高校優秀本碩博學生赴“三城一區”和社區農村一線,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科創中心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事實上,可感、可知、可行、可為,不僅僅是在科創,更是廣大同學認識身邊社會、增強自身能力、交往更多同伴的新載體,是促進同學們身心俱豐的最鮮活的思政。總書記說,要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要像撒鹽一樣落實思政工作,要高度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異郾本劭苿摗袆邮鞘锥冀逃鋵嵙⒌聵淙烁救蝿盏纳鷦訉嵺`?!崩钷日f道。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于英杰表示,“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是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的實際行動,是立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的又一堂“大思政課”?!耙冀K突出‘學生中心’的工作理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擴大覆蓋面,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體驗、有所思、有所得?!?/p>
市教育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該行動計劃首次發布。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專業、不同類型學生實際特點,有梯度地設計開展不同的活動?!靶W生注重增強科技體驗,中學生注重培養科學興趣,大學生注重以實際行動科創報國。”
該負責人強調,行動注重學生的廣泛參與?!巴ㄟ^設計科學競賽、觀劇看展、科學實驗等豐富多樣、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廣大同學親身參與其中,從小把科創報國的種子扎根心中?!睂⒂煤肁I、5G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線上與線下一體推進,實現各類科創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
科學家講座、科普短劇,多種形式展示科創育人項目
“在FAST‘中國天眼’2020年正式開放運行前,射電天文領域在《自然》和《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量是10年發一篇;2020年后,這個數量增長為1年發3篇。可見必須要有大國重器,才有站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的底氣。”現場,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天眼FAST原首席科學家李菂為觀眾帶來了一堂“科技館里的思政課”,分享了科學家在科研過程中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故事,被中國科學技術館團隊以“劇說科創”的形式,編演成科普短劇《我想登上那顆星》搬上舞臺,以南仁東先生收養的流浪狗視角,回顧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北京交通大學原創話劇《茅以升》選段,生動還原了茅以升先生為抵抗日寇侵略,含淚炸毀親手締造的錢塘江大橋的歷史場景。以茅以升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一生忠于祖國、嚴謹治學、獻身科技的生平經歷,感動了現場的每位觀眾。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左二)和學生代表向全市大中小學生發出“科創報國有我在”的倡議。受訪者供圖
“科創報國有我在!”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學生代表的帶領下,現場觀眾齊聲高呼,向全市大中小學生發出“科創報國有我在”的倡議。
學生代表、清華大學外文系的宋家偉表示,作為高校學子,應該多多走出校園,思考如何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去回應時代的課題。“我今天在行動計劃中看到許多為中小學生設計的活動,覺得非常好。從我自身經歷來看,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素質教育培養的同學,能夠在長遠的學習中厚積薄發,在學習和科研中發揮更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行動計劃,讓中小學生多參加科創活動,真正能夠讓我們國家的科學發展事業后繼有人?!?/p>
北京市少年宮小記者、東城區板廠小學的王雅萱注意到,行動計劃中有“劇說科創”這一項?!拔姨貏e喜歡話劇,期待自己可以參與到話劇表演中。從小學生的角度看,長篇大論的文字會有一些死板。但是通過觀看視頻、話劇的形式,會讓我們感覺非常有趣,就像剛才觀看的話劇一樣,在無形中就把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記在了心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