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臥龍學校教師 丁鳳華
只有善于思維的人,才能將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才能實現知識向智慧的轉化。
——摘自郅庭瑾著《教會學生思維》
在我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影響我的書很多,但對我影響最大,徹底改變我教學理念和思維的書是華東師范大學博士郅庭瑾著的《教會學生思維》。這本書一直放在書架的最顯眼處,前前后后我讀了不下四五遍。這本書,改變了我的教學思維,讓我重新審視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它告訴我:課堂要以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為主要目標,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權利,要給學生思考和展示、對話和交流、體驗和感悟的機會。
給學生思維的權利,就是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就是以學生為本。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思考,都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如果教師統治課堂,主宰課堂,學生思維的權利被剝奪,學生就會成為擺設,課堂就不會有活力和生機。教會學生思維,就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為主,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究,堅決杜絕灌輸,杜絕填鴨。課堂理念的轉變,帶來的是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深刻轉變。
說實話,剛踏上講臺的那幾年,我根本不會教課。盡管天天絞盡腦汁地備課,可心里想的只是那些書本的知識,而不是學生,所以課堂很生硬,很刻板,沒有活氣,更談不上有智慧了。上課時,就是灌輸,眼里根本沒有學生。這樣的結果是,越教學生越死板,越教學生越不會動腦筋,越教學生越沒了靈性。看到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沉默不語,我心里就不斷埋怨學生,埋怨他們不配合,埋怨他們不會思考。教學一時進入尷尬境地,一時不知所措。
還能走出困境嗎?我在擔憂著,思考著,探尋著。
那是2002年國慶節,我到臨沂書城逛逛,想買本教學方面的書。逛了半天,也沒有發現一本中意的,正要走時,突然書架最高處的一本《教會學生思維》映入了我的眼簾。我抬頭看了看,發現這本書不是很厚,就取了下來。結果,一讀前言——《教會學生思維:教育的使命》,我就被里面的觀點震撼了,征服了。當即決定買下這本書,回去好好學習研究。
原來,我的課堂有“三多三少”:教師灌輸多,表演多,主宰多;學生參與少,思考少,探究少。這樣的課堂完全忽視了學生,缺乏興趣,缺乏靈活,所以氣氛沉悶,思維壓抑,學生不喜歡。
讀了《教會學生思維》一書,我茅塞頓開,終于明白了:課堂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給學生思維的權利,給學生一個會思考的大腦,讓學生學會用腦袋走路。這本書直接顛覆了我的教育認知,讓我徹底拋棄了陳舊落后的教學思想,開始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我嘗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做課堂的主人。
思想一變天地寬。從此,我由原來的課堂表演者,變成了課堂的引領者。我的新課堂,一改往日的沉悶和壓抑,孩子們在課堂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思考,大膽懷疑,大膽求證。孩子們變了,變得靈活了,變得機智了,變得會思考了,變得會創造了。他們的大腦被快速打開,一個個有趣的問題,一個個巧妙的答案,一個個新穎的結論都紛紛呈現了出來,我驚訝著,欣賞著,贊嘆著。孩子們再也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而是課堂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成了課堂的主人。從此,我再也不去埋怨孩子,責備孩子了。
教會學生思維,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需要教師有信心,有勇氣去改變自己。學生是會思考的,之所以不會思考,是因為老師沒有把思維的權利和機會還給學生。我的新課堂,嘗試讓權——把思維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精彩。這樣的課堂,不僅學生喜歡,我也大大受益。
2020年秋天,我參加沂南縣教師講課比賽。賽前,除了認真研讀文本(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外,我還一遍一遍地讀《教會學生思維》這本書,讀曾經勾畫的重點語段,目的是提醒自己,堅決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因為這堂課我很好地貫徹了這個核心理念,學生們思維的火焰被徹底點燃。尤其是在仿寫環節,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出了許多新奇的東西,讓我大感意外,也震撼了所有的聽課評委。賽后的結果,我獲得講課比賽一等獎。有一個資深評委夸贊道,這是他最近幾年聽到的最好一節課,夠省級水平!
《教會學生思維》的最后一節講《誰來改變教師的思維》,雖然內容僅有兩三頁,但直戳要害——內隱理論。內隱理論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暗示自己只承認自己原有的理論,并且極易固化,不容易改變。其實,每一個教師都在固守著自己的觀念,要想突破,這就需要教師有勇氣,下決心改變自己,實現新的突破。
讀了《教會學生思維》,我不斷暗示自己:必須改變自己,必須徹底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教學的僵化、生硬、機械和單調。我橫下心來,堅持改變,并實現自我突圍。
自我課堂的轉變,帶來的是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深刻改變,學生在我的改變中實現新的飛躍。這都是《教會學生思維》的功勞。我常常慨嘆,我是幸運的,因為通過閱讀學習《教會學生思維》,我及時實現了自我調整和突破。
如今,這本書陪伴我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我把學生送走了一撥又一撥。此時此刻,我要感謝《教會學生思維》這本書,是它教會了我把思維的權利還給學生,是它照亮了我課堂前行的路。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