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學人力資源處發布的一則擬聘用人員公示引發網友關注。公示內容為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系列擬聘用人員的名單和相關信息。三位擬入職員工中,有一位2000年出生的姑娘李悅文。她不僅帶著...
近日,南京大學人力資源處發布的一則擬聘用人員公示引發網友關注。公示內容為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系列擬聘用人員的名單和相關信息。三位擬入職員工中,有一位2000年出生的姑娘李悅文。她不僅帶著“00后”的標簽,還是工學博士學位的獲得者。
其實,這不是李悅文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8 年前,她就帶著“最小本科新生”的標簽入學南京大學,并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采訪。
2014年揚子晚報對李悅文的報道版面
4歲讀小學,14歲上大學
“我并不是神童,就是小學時走在前面了而已。”
同齡人剛剛本科畢業,李悅文是如何做到帶著“00后”的標簽順利博士畢業的?其2014年,在李悅文來到南京大學本科新生報到的當天,記者就報到過這位引發圍觀的“00后小師妹”。
原來,李悅文4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小學生活,而且一進學校就跳過了一年級,直接從二年級讀起。念完五年級后,李悅文又跳過了六年級,“升級”成了一名初中生。算下來,她將小學6年的功課壓縮到4年完成,8歲便成小學畢業。此時,同齡的孩子還在小學低年級里學習著寫字和算術呢。
此后的初中和高中,李悅文都循規蹈矩地完成了學業。但小學時的“不走尋常路”還是讓她遠遠地走在了其他學生前面,14歲便順利實現了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取南京大學。
讀書時,她借住在當老師的叔叔家,良好的學習氛圍感染著她,讓她養成了自學的習慣。暑假時,她總是預習下一學期的課程。一年級和六年級跳級的內容,都是靠著暑假的自學來完成的。得知14級學妹的神奇經歷后,電子工程專業迎新的學長學姐們也十分感嘆。但李悅文表示,自己并不算“神童”,“我并不是神童,就是小學時走在前面了而已。”
李悅文的聰明和獨立,在入學時就得到了本科輔導員的認同,“情商很高,很活潑,處理問題很積極主動,和同班的孩子沒有多大區別。
8年讀完本科到博士的課程
“年齡小并不能成為讀書偷懶的理由”
“南大的教學有著‘三三制’的特色,有一位本科生只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課程,歡迎你成為南大‘三三制’教學模式的受益者。”入學南大時,李悅文得到了校領導的鼓勵。至于選擇南大電子的理由,李悅文概括得非常簡單,“我喜歡電子,所以選擇了電子工程專業。”
“年齡小并不能成為讀書偷懶的理由。”入學時,對著記者說出這番話的李悅文,一直沒覺得自己年齡小。當年,她還給自己立下了“flag”: “我會首先努力適應大學的生活,如果能夠在各方面都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我的大學也會考慮‘跳級’。”
這個目標,李悅文還真的實現了。從2014年到2022年,她用8年時間在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學習,并且順利拿到了工學博士學位。要知道,絕大多數學生完成直博或者碩博連讀,多數都需要五年的時間。李悅文用四年時間就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無疑是再一次間接實現了“跳級”。
根據南京大學人事處的公示信息,李悅文的擬入職崗位為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特任副研究員崗位,公示期為7月1日至11日。目前已經通過公示期的李悅文,還沒有正式入職,就已經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對此,她選擇了繼續保持低調,學院也對李悅文的信息加以保護。
【記者追訪】
“90后”“00后”科研新秀登場
新一代已經走向學術舞臺的中央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00后博士擬入職南大的消息,引發了各方的熱議。“優秀的‘過分’了!”“我也是00后,剛剛本科畢業啊!”網友們對李悅文表示了羨慕。
記者注意到,這兩年,高校的科研隊伍中“90后”“00后”的身影越來越多。如1990年出生的劉明偵,帶著牛津大學博士學歷回國,2015年入職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被聘為教授兼博導。1995年出生的馮磊,是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目前年齡最小的引進人才;1996年出生的侯濤剛,24歲博士畢業就受聘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高校科研隊伍的年輕化,引發了網友的討論。年齡是否是衡量科研和創新能力的標準?相比傳統觀念中的“熬年資”等人才選拔機制,不少網友都更加支持“研則優而授”這一觀點。相關專家表示,“90后”“00后”在科研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不僅學習能力強,而且有耐心,有毅力,對自己的科研領域還有著十足的熱情。時代給了年輕人更大的舞臺,新一代已經走向了科研領域的中央,經過積累沉淀,必將成為中間力量。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