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考生來說,高考后的這個暑假是一個“特殊”的假期,如何科學規劃?和小編一起來看——
對于高考生來說,高考后的這個暑假是一個“特殊”的假期,如何科學規劃?和小編一起來看——
讀者提問:
我家女兒剛結束高考,現在徹底“放飛自我”了:整天抱著手機不放,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晚上玩到凌晨才睡。我很擔心這種狀態持續整個暑假會影響孩子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想請教專家,高考后的暑假應該如何合理安排?
專家答問:
這位家長的擔憂很有代表性。每年高考結束后,我們都會看到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孩子如脫韁的野馬一樣徹底放縱;另一種是家長過度干預,繼續用填鴨式的方式給孩子安排各種預習班。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這個特殊過渡期的成長意義。
孩子在長達12年的基礎教育中,“學習者”身份具有絕對優先權,擠壓了孩子的其他身份,如休閑者、社交者、家庭成員等。這種長期的身份單一化狀態導致孩子容易形成一種心理補償機制:等到考上大學,就不用再過“這樣”的生活了。
現在,當高考這個“終極目標”終于完成后,孩子們往往會陷入一種“身份真空”狀態。他們急切地想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學習定義的人,于是通過燙發、熬夜等行為來標榜自己的新身份。這本質上是對過去單一生活方式的反叛,是尋找自我的必經階段。
實際上,孩子們要明白,與以前的“單一學習者”身份相對的不是“不再學習”,而是成為“多元社會人”,要通過多重身份過生動且全面的人生。根據心理學家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健康的自我概念應該包含多重身份,而每一種身份所從事的多種活動對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高考后的暑假正是重要的身份拓展期。孩子們可以用四個象限的身份來規劃這段時間。
一是休閑者身份:建議的活動可以是游戲、觀影、看展、旅行、運動等,關鍵原則是追求質量而非數量。與其漫無目的地刷手機,不如選擇能帶來深度滿足的活動。例如看完一部經典電影后寫個短評,參觀博物館前做一做功課,這樣的主動休閑更能幫助認識自我。
二是社交者身份:建議的活動可以是同學聚會、志愿服務等,關鍵原則是拓展社交多樣性??梢試L試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在多元互動中重新定位自己。
三是家庭成員身份:建議的活動可以是分擔家務、探望長輩等,關鍵原則是完成角色升級。通過參與家庭決策、管理家庭開支等事務,獲得被尊重的家庭成員身份,而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
四是學習者身份:建議的活動可以是閱讀、在線課程學習等,關鍵原則是重拾學習本質。擺脫應試框架,探索真正的興趣。比如學習攝影不只為考證,而是培養觀察世界的“另一雙眼睛”。
剛完成高考的學生不妨將這個暑假劃分為三個階段:放假后前兩周可以徹底放松一下,中期可作結構化安排,兼顧不同身份的活動,開學前兩周開始調整作息,逐步銜接大學的生活節奏。
這個暑假的意義,遠不止于“放松”或“預習”,而是一個珍貴的身份探索期。當孩子們能夠平衡不同的身份及活動,他們帶進大學或未來生活的將不僅是知識儲備,而是更完整、更真實的自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