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現場,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近年來,各地不少高校創新開展“大思政課”教學案例活動,主動將新時代偉大變革案例融入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思政課“走”出去、...
【光明論壇】
作者:卓高生 何 玲(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置身現場,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近年來,各地不少高校創新開展“大思政課”教學案例活動,主動將新時代偉大變革案例融入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思政課“走”出去、“實”起來,成為師生聽起來“有意思”、學起來“有勁”、品起來“有味”的“金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本質是講道理。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離不開方式方法的探索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孕育了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以新時代生動實踐為支撐講好思政課,要在“深”“準”“新”上下功夫,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課程。
向“深”扎根,講清案例理論源泉。剖析案例內涵,講清道理學理哲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將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及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這要求思政課從“講故事”向“明道理”深化,從“現象描述”向“本質揭示”轉化,系統闡釋偉大變革案例深層邏輯,講清成功的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如運用脫貧攻堅戰中黨員干部扎根基層解民憂的案例,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深刻揭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與實踐偉力,引導青年學子堅定政治方向、鑄牢理想信念、增強實踐本領。
向“準”定位,契合思政課程要求。對標課程核心,提煉案例思政元素。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的科學篩選、精準運用,是案例融入思政課的關鍵。思政課教師要緊扣課程目標,選取兼具時代性和啟發性的案例,如近年來華為突破芯片封鎖、國產大飛機C919打破波音空客壟斷、DeepSeek旋風突圍人工智能包圍圈等生動案例,這既是對理論知識的生動詮釋,又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印證。教師要善于提煉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其中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等思想內核,推動青年學子錘煉價值觀念、涵養美好品格,成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偉大變革的成功案例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特點,需要結合青少年的認知發展規律分層遞進設計,強化育人銜接。小學階段注重情感啟蒙,應以生動形象的案例與具象化的圖文涵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中學階段注重培育政治素養,從理性分析入手探討案例背后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強化思想認知;大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使命擔當,運用實踐案例強化學生對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行動自覺,構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案例育人體系。
向“新”著力,拓寬案例教學路徑。創新案例形式,豐富教學載體。數字技術為思政課教學創造了新載體,依托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短視頻等新媒體技術把變革案例轉化為具象化、可視化的教學資源,使宏大的案例敘事和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可感,有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人工智能可輔助思政課教學精準識別學生需求,使案例教學更具個性和針對性。“內容為王”是思政課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要義,堅持技術手段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實踐等方面的成就,用技術賦能教學,讓案例更鮮活、課堂更生動、學生更愛聽,真正實現思政課入腦入心。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08日 02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