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山東省沂南縣界湖街道中心幼兒園教師 許安安
非常幸運遇見《看見孩子》這本書,通過長期悉心觀察幼兒的實踐中,我對《看見孩子》這部著作里蘊含的兒童成長理念,有了極為真切且深入的理解。書中原本抽象的文字,在與幼兒日常行為、反應以及發展變化的對照下,變得鮮活而清晰。每一個幼兒獨特的表現,都如同對書中理念的生動演繹,精準地剖析了兒童注意力的獨特之處,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兒童憑借這一特質成為高效學習者的過程,也明確了教師在其中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一、情景再現
情景1 捏西瓜蟲
今天我們依舊在小院子里玩耍,這里有豐富的材料:大型滾筒、輪胎、籃球、秋千、滑梯……俊俊和王子程競相玩了一會滾筒,又和高逸興他們幾個在滑梯上玩了攔路的游戲,之后就飛快地跑向活動室,不一會的功夫就把他們的昆蟲器取來,一如既往開始了他們之間的默契配合。
王子程拉開墊子,俊俊連忙蹲下,把夾子放在地上,用拇指和食指柔韌有余地把在墻縫里的西瓜蟲捏起來,放進昆蟲器里。他倆繼續向前找尋著,俊俊說:“咱們去潮濕的墊子下面去找,那里肯定會多一些。”尾隨他們的還有劉芙鳴、云朵、語婷。當王子程再次掀開墊子時,大家興奮地叫起來,在一個腐爛的蘋果下面有一堆西瓜蟲。俊俊說:“這是一個西瓜蟲部落,他們太聰明了,都藏在爛蘋果下面吸吮美味的蘋果醬呢。”圍在旁邊的小朋友哄堂大笑起來。俊俊小心翼翼地把腐爛的蘋果又藏在了墊子下面。
分析:俊俊在小院子里游戲不局限于現有的游戲材料,也會根據游戲需求自取昆蟲器,并且根據自己興趣去探索環境。正是這種十分寬泛的注意讓孩子成為非凡的學習者。比如:俊俊從開始玩滾筒—到滑梯—自取昆蟲器—捉西瓜蟲—藏腐爛的蘋果;他們會敏銳地覺察到環境中哪一處是潮濕陰暗的,在大腦中建構太陽日照與環境之間的因果關系:腐爛的蘋果下面西瓜蟲數量多,從而積累西瓜蟲飲食生存的必要條件,甚至會構建潮濕環境、有腐爛物體下與西瓜蟲數量之間的關系的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歸納出動物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俊俊也不會將手中的昆蟲夾當做唯一的工具,而是能判斷出在墻縫里的西瓜蟲就可以用手捏,危險的蟲子不管在墻縫還是在平整的地面都要用工具夾。
情景2 西瓜蟲交換螞蚱
第二天,俊俊和王子程依舊拿著昆蟲器在院子里繼續逛來逛去,他看到盧暢昆蟲器里的螞蚱很驚訝,問他:“你在哪里捉到的?”盧暢說:“這是我昨天在石榴樹的草叢里用手撲的,那里還有好多,就是不容易發現,因為他們長得和草一個顏色。”俊俊一邊把眼睛湊到昆蟲器上,一邊說:“明天咱們也一起去撲螞蚱。”一邊商量盧暢:“你給我這個螞蚱吧,我給你兩個西瓜蟲,咱倆交換。”說著,俊俊就把西瓜蟲向外倒,盧暢小心翼翼的把螞蚱倒向俊俊的手中,俊俊則兩個手捂成聚寶盆狀,兩個可愛的孩子配合的天衣無縫,他倆成功交易。俊俊還拿著向我炫耀說:“老師,你看,我的昆蟲器里有一只螞蚱。”
分析:俊俊在小院子里玩耍不僅會關注自己的西瓜蟲,還會關察到盧暢的螞蚱,甚至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會想出合理的辦法和策略,使得其他小伙伴同意,非凡的交易,權衡的判斷力,交易成功后還會向我炫耀他的戰勝品,分享成功的喜悅。幼兒對環境和事物廣泛的注意,讓他們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和欲望,在發現和探索中會獲得新的體驗和知識。
情景3 數蜈蚣腳
這一天,加入游戲的隊伍又壯大了,有王子程、介允、宋語婷還有蔣維聰、劉芙鳴、楊景碩。
邢介允和王子程用力掀開一片潮濕的墊子,俊俊就半蹲著彎著腰仔細觀察墻角。蔣維聰喊李意俊的名字,“李意俊,快看這里。”
這時介允和劉芙鳴也蹲下一起看聰聰用手指向的位置,是一只蜈蚣!
俊俊飛快地跑過去蹲下說:“讓我來,讓我來,蜈蚣有毒,只見他拿出夾子嫻熟地把蜈蚣夾起來,放在昆蟲器里。”
旁邊的王子程驚訝地說:“天哪,蜈蚣有好多好多的腳,難怪它跑的那么快!”
劉芙鳴說:“我們可以用昆蟲器上的放大鏡觀看蜈蚣的腳。”
楊景碩則說:“蜈蚣在昆蟲器里到處爬,根本看不明白。”
大家圍在一起唧唧喳喳,這時我們的代園長也隨著孩子的討論聲湊了過來。
俊俊就活靈活現的向代園長介紹自己昆蟲器里的“朋友”。臉上洋溢著無比異樣的喜悅神情。
分析:因為兒童在自主自由的環境中,所以他們的注意也是自由、寬泛的,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他們在探索環境中,聰聰知道自己不敢去捉蜈蚣,所以喊俊俊幫忙,他們在游戲中知道規避風險,判斷誰的能力能勝任此任務。俊俊不僅能推測出蜈蚣有毒,還掌握了一系列捉東西的技巧。子程還總結出:因為蜈蚣的腳多,所以爬得快。景碩則推斷,蜈蚣動,數數會受影響。兒童是因果關系的大師,是天生的的數學家和探究者。兒童的注意力讓他們廣泛地對世界產生好奇,探索未知的方方面面。
情景4:捉小壁虎
今天俊俊一蹦一跳地拿著昆蟲器在院子里跑來跑去,王子程就跟在后面追著他跑來跑去,俊俊時不時地晃動他昆蟲器里的蜈蚣和螞蚱。
王子程問俊俊:“昆蟲器里面放上土是不是還要放上點菜葉子,它們是不是還要進食?”
俊俊回答說:“今下午回家讓我媽媽放上點蔬菜葉。”
就在這時,墻壁上有一只小壁虎映入他們的眼簾,王子程開始驚奇地叫起來。俊俊飛快地拿出夾子,一邊蹲著一邊追隨著壁虎向前挪步。在一邊的宋雨婷和其他小伙伴看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也叫起來。
俊俊說:“不要叫,不要叫,越叫它越會跑。”
在俊俊追小壁虎的第33秒時,小壁虎的尾巴突然斷了。后面圍觀的歆蒙說:“小壁虎的尾巴掉了,它慢慢的就會長出新尾巴來。”
王子程說:“它的尾巴被你給夾掉了。”
小壁虎因被趕到一個墻角,無法逃生,被俊俊在用時第39秒時夾起來放在昆蟲器里。
大家簇擁著觀看,俊俊微笑著面向大家說:“酷不酷”歆蒙朝向我說:壁虎都走了,為什么它的尾巴還在動。
鄒一在旁邊說:“看來它是有病。”劉欣怡問:“壁虎的頭呢?壁虎的身體呢?”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我笑了。
三、教育者的啟示:給予自由與引導
從這些情景中,也能深刻感受到我們教育者應有的作為。
首先,為兒童提供自由的游戲場所、真實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探索材料至關重要,這是激發他們燈籠式注意力發揮作用的基礎。當兒童身處這樣的環境中,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發現,充分發揮注意力的優勢。
其次,在兒童探索過程中,我們應抓住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以問題為導向,引導他們復盤情景、深入思考,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認知經驗與探究能力。教育者要尊重兒童的探索過程,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巧妙引導而非直接灌輸,讓兒童在自由探索與適度引導的平衡中,更好地利用注意力優勢,不斷發現世界、突破自我,真正成為自主的學習者與探索者。
《看見孩子》給予我們的遠不止理論,更是一份行動指南。為我們揭開了兒童成長的神秘面紗,讓我們認識到孩子獨特的注意力模式是如此珍貴。它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照亮他們成長的道路。在教育的路上,讓我們懷揣珍視之心,巧妙運用孩子的特質,用心搭建舞臺,讓他們盡情展現光芒。如此,我們不僅見證孩子的成長,更是以愛為筆,書寫他們精彩人生的序言,助力其奔赴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