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聊城臨清市艾寨丕介學校教師 劉明香
靜心繼續研讀《窗邊的小豆豆》,是會讓人倍感溫暖的,因為當沉浸其中,書中的文字便有了溫度,它將我們的全身細胞喚醒,勾起我們對美好童年的回憶。這種感覺像是寒冬臘月里那碗熱乎乎的胡辣湯,更像是那不遠萬里專為自己而來雪中送炭的朋友,所以誰會將這種難能可貴拒之千里呢?
由于前些時日的怠慢,讀書的進度稍有些不盡如人意,然而最近幾日迫于學校要求也好,源于不想留下遺憾也罷,我手捧一本《窗邊的小豆豆》饒有興趣地繼續讀了起來,幸運的是我沒有錯失這不可多得的文字,終于一字不落地讀完了,那內心的歡愉簡直難以言狀。
從來沒有這樣一本書,讓我讀起來如此迫不及待,從第一次腦海中勾勒出“小豆豆”的形象,便一直牢記于心,因為有著太過強烈的閱讀期待,所以如果時間不是那么充裕的話,我是絕不會選擇讀這本書的,因為讀書不盡興同樣會讓人變得“六神無主”,甚至連睡覺都不那么踏實,那些自己已經讀過的甚至臆想出來的情節總會時不時地來驚擾沉睡的夢。
每次讀這本書,讓我總覺得讀“小豆豆”,便是在讀自己。盡管已從而立之年走向不惑之年,但內心還是有著根深蒂固的孩童似的頑皮。所以讀到小豆豆想當宣傳藝人、芭蕾舞蹈演員、間諜這些章節時,我也想起了自己年幼時因受父親這名木匠的影響,總想做一個能夠嫻熟使用鋸子、墨斗、刨子等各種工具的木匠。
倘若時光倒流,你定能看到一個瘦瘦的小女孩,特別自信地有模有樣地做著各種自己認為每個人都會高度認可的“小東西”,如有底有高的小抽屜,還如一個起初近似長方體而后被自己精心加工成表面光滑的“如意金箍棒”;再如當讀到小豆豆和泰明爬樹的章節,總會讓我“心花怒放”,忍不住笑出聲來。
想起孩童時隨時隨地就能召集到小伙伴一起爬樹比賽的場景,那時候村里的空宅院落很多,而且個個都栽上了許多樹像槐樹、楊樹、梧桐樹,而我們最喜歡的就是爬槐樹,大概那時候就知道外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吧,而且沒有什么男女之分,個個都是爬樹高手,哪怕是夏天穿著短褲,細皮嫩肉的腿都被樹磨得有些禿嚕皮也沒人放棄;再比如夏天約上幾個小伙伴,你一群我一群地開始捉螞蚱,然后拿來些樹枝和干草為他們蓋個“豪華大房子”,天真的認為他們會樂于其中而無法自拔,結果就像小豆豆在樹林里藏的那個鋼镚一樣,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了。
有趣的莫過于學校時光了,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日,個個穿著純手工做的厚棉褲棉襖,兜里揣著當時自制的最流行的零食——烤饅頭片,就匆匆上學去了,其實上學是次要的,主要是早到校便能享受用長棍打學校屋檐下那亮晶晶的冰凌了。所以越讀小豆豆,就越是停不下來,那些塵封的美好記憶終又在這本書的影響下被撿拾起來,最這種感覺足以讓人興奮得手舞足蹈。
從頭至尾讀這本書,那腦海中始終縈繞的是“幸運”二字。《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在講到“成就動機”時說“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他們會堅信許多單純的東西,并將之視為生命中最神圣的,這其實是一種純粹而又強烈的成就動機”。而這本書中以小豆豆為主的整個巴學園的近五十名學生,可以說都是堅信許多純真的東西的,比如在巴學園校工阿良出征時,右田君要從鄉下給大家帶“葬禮餡饅頭”,絲毫沒有任何惡意,而是愿意分享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東西。所以小豆豆他們是幸運的,在那樣一個戰爭的年代卻能有這樣一個為孩子量身定做的體制外的“自由之丘”,在這能夠放飛自我的巴學園,遇見一名能包容孩子一切并教導有方的小林宗作校長,和一批盡管有些擔憂卻仍放心把孩子交給巴學園的父母。正是學校、家庭對孩子天真、單純的理解與支持,才得以成就這近50名學生的精彩人生。所以“幸運”二字,不是單純的碰運氣,也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位的努力,所謂“越努力越幸運”,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
反觀今天的教育和課堂,學校似乎多了更多枷鎖和負擔,孩子們似乎少了本應該的天真和歡樂,父母似乎也少了很多的理解和信任。是的,我們作為教師的必須承認,“巴學園”的出現現在來看是近乎零的,盡管“蚍蜉撼大樹”是難上加難的,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退縮的理由,身為教師我們做的微乎其微,但我們卻可以竭盡全力做出一些改變,我們窮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應該是在幫助孩子變得真善美的同時也讓自己變得更真更善良更美。所以讀書不是單純為了找方法,更多的是去品悟和修行人生。
就像《窗邊的小豆豆》,在讀的過程中我就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我們往往會善待那些絕大多數孩子,因為他們絕大多數甚至永遠都是對我們順從的,所以我覺得如果考驗一個教師是否合格,這些學生便可以忽略不計了。而那些在某些方面有些問題的孩子才是最具考量的,因為他們才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真具愛心、是否符合師德的最有權威和說服力的證據。所以在教學中“不拋棄、不放棄”讓我深有體會,也是我堅持的方向,當這些特殊的孩子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和意想不到時,我愿意試著去等,給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展現自我的機會,這機會無關成績,而是關乎孩子性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信的昂揚。
通過讀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所認定的方向。的確,堅持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我始終憧憬當我把教育融進自己的生命,當我無需提醒自己而自覺地發自肺腑地流露自己的寬容和愛心,當我的教學手段和教育初衷能恰如其分地發揮它本應該有的效果,那將多么令人欣喜。未來的路很長,腳下的路也仍曲折,但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美麗的天使,我們沒有權利也不能如此殘忍地為他們折斷飛翔的翅膀,所以往后余生,我將竭盡全力靜待每個孩子慢慢長大,愿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有個美好的未來。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