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不能只是口頭上喊勞動、課堂上講勞動,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創建多元的教育場景春暖花開,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近日,湖南某中學的春游視頻引發網民點贊。視頻中,八年級的學生自帶食材,就地用...
勞動教育不能只是口頭上喊勞動、課堂上講勞動,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創建多元的教育場景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近日,湖南某中學的春游視頻引發網民點贊。視頻中,八年級的學生自帶食材,就地用磚塊壘起簡易的灶臺,開始生火做飯,做飯過程相當嫻熟,時不時還能熟練地顛鍋,引來現場“哇”聲一片。眼下,背著鍋碗瓢盆去春游,已經成為春日里郊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學生全程自主進行生火、切菜、掌勺等,沉浸式體驗勞動的樂趣與成就感。
好的勞動教育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為何一場春游活動會受到學生的青睞、家長的點贊,并引發網友的共鳴?最關鍵的原因在于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勞動體驗,每個人都盡情參與其中,在角色分工中一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共享成果,在汗水中淬煉品格,在協作中培育責任,在實踐中理解生命。
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隨著社會對未來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提升,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亟須重塑觀念,努力消除升學壓力、師資不足、協同不夠等多重因素影響,在高質量落地落細落實中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
勞動教育不能只是口頭上喊勞動、課堂上講勞動,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創建多元的教育場景,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必要的勞動實踐經歷。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中小學校積極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新途徑,構建起連接課堂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新型教育生態。借助春游、秋游、研學等活動契機來開展勞動教育,就是很好的探索。一方面,勞動教育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只有讓學生走出“標準化”教室,走進真實的生活場景進行動手實踐,才能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另一方面,勞動教育具有突出的社會性,學生在分工協作過程中,無形推動了勞動中的關系重構,當學生主動承擔洗碗任務,虛心請教生火技巧時,勞動也就創造了平等對話的空間,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不僅要讓學生參與“春種一粒粟”的播種過程,還要帶領學生體驗“秋收萬顆籽”的豐收喜悅。例如,現在很多中小學校都構建了“開心農場”等勞動教育實踐場地,指導學生播種之后,更要注重帶領學生參與耕耘的全過程,學會根據幼苗的生長周期來松土、施肥、除草等,精心呵護直至開花結果,享受校園中彌漫的書香、花香和果香,形成勞動教育的完美閉環,讓學生獲得勞動體驗、習得勞動本領、創造勞動價值、享受勞動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好的勞動教育,從來都不是在無菌實驗室里培育的標本,而是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長出的堅韌植株。暮色中的野炊營地,當學生們把余燼埋進土坑,將垃圾分類裝袋,這些細微處的勞動自覺,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讓孩子們在躬身實踐中收獲成長,讓青春在辛勤勞動中綻放芳華。
(作者廖周敏系浙江省金華市第五中學教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