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青年會把國潮服飾當作日常穿搭的首選,60.1%的受訪青年認為國潮單品顏值高,出街有面兒。這一現象不僅是一場消費潮流的革新,...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青年會把國潮服飾當作日常穿搭的首選,60.1%的受訪青年認為國潮單品顏值高,出街有面兒。這一現象不僅是一場消費潮流的革新,更是文化自信的具象化表達。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國家或群體對自身文化價值的深刻認同、對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以及在文明交流中保持開放包容、主動創新的精神姿態。它不僅是情感層面的歸屬感,更是一種理性認知與實踐能力,體現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對現代文明的創造力、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力以及對文化發展方向的掌控力。
當青年將馬面裙穿進寫字樓,用漢服連接世界,讓國潮從“現象級熱潮”升華為“文明級潮流”,他們不僅在定義時尚,更在重塑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青年群體對國潮服飾的偏愛,本質是對中華文化符號的主動擁抱與身份重構。國潮服飾通過傳統紋樣(如敦煌壁畫、甲骨文)、形制(如馬面裙、立領盤扣)等元素的現代化設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當代生命力,成為青年表達文化歸屬感的媒介。而這種歸屬感來源于對本土文化價值的認可,也就是文化共鳴。
國潮服飾引發的文化共鳴,是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語境下的創造性轉化與情感激活。這種共鳴并非簡單的懷舊情緒,而是青年群體通過服飾這一媒介,與中華文明深層精神密碼產生的跨時空對話。國潮服飾正以視覺化、體驗化的方式重構著現代人的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標志著青年群體從“文化無意識”到“文化自覺”的轉變。未來,隨著AR試衣技術實現“虛擬文物穿戴”、AI設計平臺自動生成傳統紋樣,文化共鳴將突破物理界限,催生更深層的文明對話。國潮服飾的終極價值,不在于復刻歷史榮光,而在于證明傳統文化始終是流動的、可生長的精神長河。
國潮是起點,而非終點。國潮服飾的流行,是文化自信覺醒的縮影。青年將文化自信內化為日常實踐,國潮便不僅是衣飾之變,更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重構。唯有堅守文化根脈、擁抱創新思維,才能讓國潮超越短暫的風潮,成為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李巖系大連工業大學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