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控制算法走出大學校園,讓科研真正服務于工業生產。這段時間,山東工商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王佐勛有些忙碌,除了在學校授課,他大量的時間用于在開展科研服務的企業間奔走。從給國內領先的大...
帶著控制算法走出大學校園,讓科研真正服務于工業生產。這段時間,山東工商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王佐勛有些忙碌,除了在學校授課,他大量的時間用于在開展科研服務的企業間奔走。從給國內領先的大電流封閉母線裝上“神經系統”到與企業一起研發工業搬運機器人,再到正在推進的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從事控制系統、機器人研發的王佐勛用自己的科研一次次給工業生產裝上智能大腦。
王佐勛教授(左)和他的研究生在實驗室研究機器人的改進。
提出“魚鱗算法”
他讓封閉母線“活了”
在位于菏澤的山東達馳阿爾法電氣有限公司的大電流封閉母線生產線上,國內領先的封閉母線產品正一批批的生產出來。在發電站,封閉母線用于連接發電器與升壓變壓器,大電流、低電壓的運行環境讓封閉母線的維護顯得非常關鍵。
“封閉母線直徑最粗有1.5米,長的有一二百米,但很長一段時間,對封閉母線的運行狀態和檢修都是靠人工進行。”山東達馳阿爾法電氣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主任張路介紹,直到2019年,公司與山東工商學院教授王佐勛相遇,封閉母線也終于有了“靈魂”。
了解到企業的煩惱后,從事控制算法與機器人研究的王佐勛開始嘗試將控制算法移植到封閉母線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攻關和優化算法,王佐勛和團隊自主研發的魚鱗仿生算法最終用在了第一批封閉母線上,協同風機、水泵群等實現了多智能體的協同集群控制。成功解決了封閉母線內多耦合場(電場、磁場、溫度場、應力場)難以控制的問題。
“通過安裝各種傳感器,配合控制算法,可以讓工作人員實時了解封閉母線的各種狀態,并通過控制算法及時進行降溫等維護工作,也可以說是給封閉母線安裝了個‘神經系統’,讓它‘活了’。”王佐勛介紹。
“母線中的智能系統可通過預留接口直接連到發電站的管理系統,維護方便了。對生產企業來說,相應的生產耗材也減少了,生產成本減少了10%到15%。”張路介紹,幾年來,從山東海陽核電站到遼寧徐大堡核電站,智能化的封閉母線應用越來越多,作為全國排名前三的大電流封閉母線生產企業,如今山東達馳阿爾法電氣有限公司的產品技術儲備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運用了王佐勛智能算法的搬運機器人正在工作中。
算法走出“象牙塔”
越來越多生產線裝上“智能大腦”
作為山東工商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的帶頭人,今年52歲的王佐勛每個月待在企業里的時間不比在學校的時間少。
“做科研難,但將科研成果投入應用更難。”這是王佐勛讀博士時,他的導師說的一句話,這些年,他一直用這句話激勵著自己。
在王佐勛的科研理念里,科研成果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更重要的是將科研投入應用,給企業、給社會帶來效益。
“科研成果不能束之高閣,控制算法也要走出‘象牙塔’。”王佐勛說,近些年,著重從事智能控制、機器人的研究研究的他,希望用自己的科研給越來越多的工業生產線裝上“智能大腦”。
在位于山東泰安的泰山啤酒廠,一條智能裝卸流水線主動將成桶的啤酒搬運、碼垛,機械臂一次搬運八個桶,還能自動識別車體,與物料匹配后實現精準裝車。這條智能裝卸流水線來自于安丘博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它之所以能實現智能裝卸,其核心算法則是來自于王佐勛團隊。
“得益于王教授團隊的算法支持,我們研發的智能裝卸設備也成為公司一個新主打產品,每年的銷售額過億。”安丘博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明介紹,企業也因此在2021年成為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王佐勛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則是與濰坊東方鋼管廠合作開展的“新型鋼板生態清潔及合金鍍層防腐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這是2024年山東省的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之一,王佐勛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不斷優化算法,通過精準控制將企業的鋼板生態清潔工藝生產線上完美實現。
“智能化時代,工業的智能化離不開控制算法,設計一個算法并不難,但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不斷地應用中,也才能讓算法更成熟,讓更多的工業生產線智能起來,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王佐勛說。
從產業中汲取科研營養
他的科研都做在車間里
工作多年來,王佐勛用科研服務讓一個個工業生產線有了大腦和靈魂,讓一個個企業借助科技的力量飛速發展,但在他自己看來,他也在從產業里不斷汲取著營養。
“企業也是我從事科研的靈感來源,這些年,很多科研課題都是來源于企業的需求。”王佐勛說。
濰坊東方鋼管廠鋼板生態清潔生產線已經開始試運行,但王佐勛依然要實時與企業研發人員溝通,不斷優化算法的同時,協助進一步改善工藝。作為國內鋼材防腐行業的首套生態清潔系統,王佐勛和企業都抱著很高的期待。
“未來一段時間,很多的精力可能都要投入在這上邊,這個車間也是一個新的‘實驗室’。”在王佐勛看來,每一個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或提升的車間都是他的實驗室。
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王佐勛科研的腳步越走越扎實,成果也越來越豐碩,他的大電流封閉母線智能控制系統已經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這讓他的發明專利來到了20項,但這并不是全部。
至今,王佐勛已經先后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9項,跟企業合作研發的套筒洗衣機(控制系統)遠銷加拿大、俄羅斯、非洲等國家;跟企業合作研發的可燃氣體報警器,已經安裝到千家萬戶;跟企業合作研發的有機廢棄物發酵發電控制系統每年為企業創造2億產值,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年,王佐勛累計發表論文71篇,SCI收錄41篇。
“科研扎根在產業上,就一定能長出枝繁葉茂的大樹,也一定能收獲滿滿的果實,用科研服務產業發展,我也依舊在路上。”王佐勛說。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