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總存在這種現象,有些低分考生可以上985、211,而有些高分考生卻無緣名校。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每個省份的高考難易程度不同,并且招生錄取率也是不同的,因此大家需要對各省份各高校的錄取率有一定的了解,才好制定相應目標,輕松上名校!
今年的錄取率畢竟還沒公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去年的,哪些省份考211、985名校更難呢?
2017全國各地985大學錄取率排名
2017全國各地211大學錄取率排名
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在985高校里,三大直轄市天津、上海、北京地區高校的錄取率較高,分別達到5.81%、5.33%、4.29%,而貴州、河南、安徽的錄取率較低,安徽只有1.10%。
在211高校里,北京、上海、西藏、天津、青海地區高校的錄取率名列前五,而廣東地區的錄取率最低,只有2.74%。河南是高考大省,高考人數連續多年全國第一,但是由于高校資源匱乏錄取率低的可憐。
當然,這只是2017年的情況,我們應該看看曾經征戰沙場的網友們怎么說:
網友一
985高校錄取率最高的是天津,而錄取率較低的是安徽,河南,貴州。這些地方考上985大學特別困難!
211大學的數量遠高于985,錄取率自然而然就高很多,錄取率最高的是北京,北京的211學校也是最多。而錄取率相對較低的是廣東和甘肅。北京的錄取率是這兩個省份的五六倍左右。
考上211,985大學的難度跟許多因素有關,比如地區發展程度,學校數量,教育投資力度,各省人口基數,國家政策等等。我認為應該逐漸縮小各省份211,985錄取的差距。
網友二
天津市985高校錄取率最高:5.81%,其次是上海市5.33%,第三名:北京市,4.29%;錄取率最低的是安徽省,985高校錄取率為1.1%,不足天津市的20%,可見考生考取985在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比較容易,考取985高校難度最大的是安徽省,其次是河南省。
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市211大學錄取率13.99%,其次是13.58%,第三是西藏區12.77%;錄取率最低的是廣西區和廣東省,錄取率2.74%,不足北京市20%,其次是甘肅省3.5%;可見廣西和廣東考生考取211大學難度最大,其次是甘肅省。
網友三
一本錄取率最低的是河南,985錄取率最低的是貴州,211錄取率最低的是廣東,一本率錄取最高的是北京。判斷一個省的高考難度,主要從參加高考人數、省內高校資源、考卷難度和錄取分數線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作為第一位的河南,是全國戶籍人口過億的省份,當之無愧的的戶籍人口第一大省,今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總人數98.38萬人,較去年增加12萬人;人數最低的為西藏,僅有2.53萬人參加2018年高考。
在31個省市中,有23個省份的人數比2017年有所增加,其中增長最快的省份為河南,另外,貴州、河北、廣西、湖南等地也增長較多。有7個省市的高考人數較去年有所下降,包括山西、甘肅、內蒙古、遼寧、天津、上海、西藏,其中,遼寧的人數下降近11%;陜西省2018年高考人數與2017年持平。
網友四
在自主命題的6個省市中,985錄取率較高的是天津市的5.8%,這也是全國省市中的最高錄取率。985錄取率比較低的是江蘇的1.4%,作為江蘇考生,我也深有體會,競爭壓力大啊。同樣競爭壓力不小的有山東和浙江呢。
211錄取率比較高的是北京市的14.0%,加上985錄取率,有超過18%的學生進入名校深造呢。相比比較低的是浙江和山東的4.4%,江蘇的5.2%同樣不高。主要因素還是報考學生多,錄取比例拉下來啦。
網友五
寒窗苦讀12年,人人都想往上走,望眼中國的大學,肯定是985,211的大學最好,當然也最難考,我們可以從各省的錄取率看難易程度。211工程大學相比985工程大學,會多一些,所以在各省的錄取的人也比較多,我們來看看錄取率。
最難的是江蘇、安徽、湖南、廣東、河南、浙江,其中江蘇高考難是出了名的,安徽、河南是高考大省,高考人數一年一年增加,但是由于高校資源匱乏錄取率低的可憐。
網友六
這個差別很大。目前,全國高考錄取率基本沒有特別大的反差,平均水平都超過了80%,高的地區超過了90%。考大學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主要矛盾還是重點大學的錄取率。
由于各地考生基數不同,投放計劃多少,導致各地一本錄取率嚴重不均衡。高的地區超過25%,低的地區只有8%。而差別最大的就是所謂重點大學,大部分都是過去的985大學和211大學,現在統一稱之為雙一流高校。此次雙一流加入了25所以前非985非211大學,一共是137所。意味著各地主要是這137所大學錄取率的高低。高的地區有5%,低的地區2%不到。
這主要是大學計劃投放的慣例導致的,比如屬地投放計劃比例,不是嚴格按考生基數投放計劃的。現在重點大學用于專項計劃越來越多,扶持的地區也越來越廣,一本錄取率和重點大學錄取率正在逐步縮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