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問題,耿晶鑫提出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安全防御體系,并展示了聯想在智慧教育領域搭建的安全防御體系,整個體系涉及基礎設施安全、物聯終端安全、場景應用安全、數據隱私安全...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發展,教學場景、教研模式、教材使用等方方面面都迎來數字化升級。教育部也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在此背景下,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引起社會關注。
8月9日下午,圍繞“數字化教育雙刃劍顯現,共筑智能教育安全防火墻”這一主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原副院長、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杰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共同探討了智慧教育領域的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北京大學教育學原副院長、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尚俊杰(中)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右)探討智慧教育領域的安全問題。圖/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在談及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安全問題,兩人均表示數據安全與教育內容安全是其中重要一部分。
在尚俊杰看來,目前數字化教育在校園中的應用場景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中一個涉及人臉生物識別技術,包括刷臉吃飯、刷臉進校等均屬于此范疇;還有一個是“看不見”的,“也是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真正實現的,即個性化自適應學習。”尚俊杰表示,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不夠智能和不夠安全已成為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兩大痛點。
2020年4月,香港中文大學在使用視頻會議軟件Zoom舉行通識課程考試時,遭到攻擊者入侵;同年4月,河南鄭州、陜西西安、重慶等多所高校的數千名學生發現,自己的個人所得稅App上有陌生公司的就職記錄,學生信息被企業冒用……耿晶鑫在現場分享了國內外教育行業發生的多起網絡安全事故。他認為,對于智慧教育而言,“端到端的安全至關重要,包括不同的終端、云端。”
尚俊杰表示,除數據泄露、物理損壞導致數據丟失等安全問題,還包括教育內容安全、個人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內容安全是由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比如教材不能有不合適的圖像、有問題的表述等等,這些想借助智能手段識別還是比較困難的。”
解決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問題,耿晶鑫提出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安全防御體系,并展示了聯想在智慧教育領域搭建的安全防御體系,整個體系涉及基礎設施安全、物聯終端安全、場景應用安全、數據隱私安全、基礎保障等多個板塊內容。
“比如物聯終端安全,不管是攝像頭、麥克風、智慧大屏、黑板,還是PAD、電腦、手機,終端一定要安全,讓別人進不去你的系統、你的設備。”耿晶鑫以終端設備常見的人臉識別和指紋兩種解鎖方式做了現場展示,如果算法能夠模擬生成“假人臉”、復刻指紋膜,那終端的安全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整個智慧教育系統。
針對這些生物識別認證的問題,聯想GIC全球安全實驗室推出了人臉識別算法對抗樣本生成技術和特制的物理介質,依托對抗活體檢測算法,讓面部識別更加精準;為了提升指紋解鎖的安全級別,聯想還研發了一套指紋安全檢測技術,通過自學防假算法,最大限度排除不同材質的假指紋,提升產品抗攻擊能力。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針對不同場景,比如教學、備課、師生互動等等,從不同的角度確保相關的數據不被篡改。
此外,教育數字化進程中,收集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等行為數據成為不少產品普遍的做法,這也引發了眾多家長對于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避免個人信息濫用的關注。
在尚俊杰看來,這與醫生必須獲取病人的部分個人信息才能治病有相似的道理,教育數字化進程中,實現個性化自適應教學必須要獲取學生的相關數據,但在數據獲取過程中要端正目的、秉承一定的標準,“獲取數據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學生能更好。”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