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9月10日是第39個教師節。此前,江蘇教育發布推出“致敬大先生”短視頻專欄,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和少年志融媒平臺特別開設了“致敬大先生”專題,通過短視頻鏡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9月10日是第39個教師節。此前,江蘇教育發布推出“致敬大先生”短視頻專欄,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和少年志融媒平臺特別開設了“致敬大先生”專題,通過短視頻鏡頭,一起感受教師們對育人之責的擔當、專業能力的詮釋和如水師愛的光輝。
他們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72歲的他長在農村,當過農民,經歷過農產品短缺時代,自從從事農業教育與科研,就把怎么讓農民種地更輕松,讓人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作為自己的人生使命。
“個人發展要與時代同向同行,要與國家的重大戰略緊密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帶領團隊攻克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越碰到難題和問題,我們就應該感到非常地興奮。因為越有更大的難題,表示這個事更加重要。我們把它攻克了,那一定會取得更大的創新。”
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李庾南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班級那是根,所有我的所謂研究成果收獲,都源自這個根上長出來的。如果我離開了課堂,我就是無本之木了,也是無源之水了,就干涸了。”
他們看不到光,但在音樂中,他們觸摸到希望之光,演奏出夢想之光。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華桂明牽頭成立了“茉莉花”盲童管樂團,連續四屆獲得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器樂組最高獎。每一個新進樂團的孩子,都是這樣手把手地教,一個音一個音地唱,讓孩子們用盲文寫下來背。
秉持“真做教育,做真教育”的教育信念,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建軍深耕勞動教育領域,他說,“大學是人的再生產和知識再生產的場所。無論是本科生的教學還是研究生的培養,我們都要培養學生對真理的追求與信仰,培養他們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
掃碼海報二維碼,了解更多大先生的故事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