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鎮江市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地區。10年來,鎮江以“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為總思路,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定位,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建設為抓手,以解決...
數據帶你看發展
2010年,鎮江市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地區。10年來,鎮江以“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為總思路,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定位,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建設為抓手,以解決發展中突出矛盾與問題為突破口,實現了學前教育事業的整體升級。全市幼兒園園所數從190所增加至283所,每所幼兒園覆蓋常住人口從1.62萬人降低至1.1萬人,每個鎮(街道)至少有1所達省優質幼兒園標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1個經過認定的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市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比例從2%增長到7.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72%上升至92%,優質幼兒園覆蓋率從78%上升至90%以上,公辦幼兒園覆蓋率保持在65%以上。幼兒園教職工數從5200人增加到11206人,幼兒數從62135人增長至85978人,現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比1:7.7、整體師生比1:8.6、帶班教師與幼兒比1:14.8、保育員與幼兒比1:27.8,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以政府主導為主要特征的鎮江學前教育模式基本形成。
視頻帶你看發展
十年,見證發展
故事帶你看發展
No.1
“好孩子”有個“大家長”
我是丹陽市好孩子幼兒園園長劉玉華,辦園18年,從一所小的合格園辦到現在兩所省優質園,從最初入園的34個孩子,發展到如今兩個園近千名孩子。我堅持自己的初心,從普惠、規范起步,一心想辦高質量的品牌幼兒園。這十多年特別是近十年,政府大力支持我們普惠園發展,實施多項幫扶政策,派駐公辦教師支持我們,按照850元/生的標準劃撥生均公用經費,獲評省優質園、省市級項目等享受公辦同等經費獎補。正是政府的關心和家人不遺余力的支持下,我實現了我的理想!
這當中經歷了兩次大搬遷、大建設,26次環境的再改造,最難的就是“錢”了。起初辦園是喜歡孩子,可是隨著硬件標準的提高,需要重新選址。看中的新園址雖好,但裝修改造、昂貴租金、設備投入都需大筆資金,是投還是不投?我心里真是沒底!但我想:既然做就要做好!在家人的支持鼓勵下,5個兄弟姐妹幫我多方籌措資金,采取滾動發展的模式,先改造兩層,招了67個小孩,隨著社會反響越來越好,孩子逐漸多起來,13年西門好孩子順利創建為省優質園。
借著西門園區的成功辦園經驗, 2018年我又全力打造了小區配套幼兒園—吾悅好孩子幼兒園,在設計上結合我們在國內外學到的世界各地名園的先進理念,開園至今已累計接待參觀學習人次超5000人!
十多年的辦園歷程我很驕傲和自豪,我與學前教育改革共發展!期待下一個十年!
←老園照片
新園照片→
No.2
科學“幼小銜接”,家長的“定心丸”
我是丹陽橫塘本地人,在企業上班,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17年,我家大兒子在橫塘中心小學上一年級,剛開始很不適應,回來會偷偷抹眼淚,對我說不想去上學,小學老師天天要他讀拼音、做數學題,學校也沒啥好玩的。聽到這話,我很焦慮但也無可奈何。
2021年暑假,我家小女兒要上一年級了,我趕緊想報“銜接”班,可是被幼兒園的老師阻止了,她讓我不要擔心,說丹陽是“江蘇省首批幼小銜接實驗區”,橫塘幼兒園和橫塘小學是“丹陽市幼小銜接”試點校,六月份兩個學校的老師就一直在研究怎么能夠讓孩子順利入小學了。暑假里,小學還給新生家長進行了2次幼小銜接培訓,我的焦慮感在慢慢消除。開學前一周,小學開展了新生體驗活動,“小學的石板路、木樁路、鵝卵石真有趣”“九宮格、十二生肖的游戲真好玩”“漂流書屋”的書真好看,女兒一邊介紹一邊扳著手指頭告訴我還有四天就可以上小學啦!
漂流書屋閱讀
開學后班主任建立班級微信群,把開學一周的“開心伙伴日、奇妙尋寶日、時間我做主”等適應性課程發到群里讓我們分享,家長紛紛點贊,這些課程真好!老師分享的“區域體驗館”游戲,“百草園”的種植、寫生,孩子們很投入,抓拍的照片還登上了《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真心為現在的幼小銜接叫好!
區域體驗館
No.3
辦好老百姓滿意的農村幼兒園
雨汐小朋友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住在某省會城市,父母工作忙,孩子照顧不過來,奶奶一直想將她接到家門口的幼兒園上學,但又怕辦園質量與城里相差太大,于是,家住隔壁的她,每天不動聲色地在陽臺上觀察孩子們的戶外游戲,也經常和村里的幼兒家長交流。半年后,雨汐的奶奶果斷地將孫女接到下蜀鎮亭子幼兒園上學:“這里不僅辦園條件比城里好,而且玩的地方大、花樣多,老師和保育員對孩子特別好。”
下蜀鎮中心幼兒園
亭子幼兒園是下蜀鎮的一所村辦園,用老百姓的話說“它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然而,十多年前,亭子幼兒園使用的還是小學教室,當時,幼兒園都隸屬于鎮中心小學管理,幼兒教師多數都是臨時聘用的,工資都難保,更別談游戲材料,僅僅比小學多了一組戶外攀爬玩具。幼兒園缺人、缺錢、缺房子,有點條件的家長擠破頭都想讓孩子到城里上學。
2014年,幼兒園獨立建制,人財物的投入機制得到保障,下蜀鎮一所中心園和兩所村辦園全部完成了新建和擴建,均按照省一類標準配置保教設備,鄉村的孩子終于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好的保教條件。中心園委派兩位副園長擔任村辦園的園長,她們步調一致帶領教師提升保教質量。現在,下蜀鎮的三所幼兒園成為當地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園,也成為享譽省內外的名園,更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樂園!
雨天觀察自然
聽聽他們怎么說
鎮江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劉元良
2010年之前,大家往往重視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把學前教育放在一邊。“十二五”起,我們用兩個國字號學前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做文章,10多年的實踐體會,一是政府和社會對學前教育重視的氛圍建立起來了,二是瞄準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方向,明確包括責任主體、經費投入是政府,三是理順辦園體制用合法身份保障幼兒教師待遇,四是推進課程游戲化提升幼兒園辦園質量,現在看來這是有利于學前教育走上科學、健康、高質量發展道路的。
鎮江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主任 張志耕
近10年來,我們堅持為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對于民辦園管理難發展也難、幼兒教師數量不足工資低、經費投入不足增長慢等難題,更是持續關注、舊案重提,幫助爭取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積極營造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事事有人管、難題有人幫的良好氛圍。十四五,我們將繼續發揮聽民聲、集民意及監督等職責,幫助解決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難題,促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鎮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兒園第一任園長 劉馥
中山路中心幼兒園始建于1950年,三間平房、兩名教師,十五、六個孩子;80年代初,幼兒園擴建了一棟三層小樓,6個班級300多個孩子、12名老師、1名保育員;2012年起作為全市的老牌園、名園,先后在城鄉結合部、新建小區開辦三家分園,辦園條件都遠超老園,全是科班出身的老師,就連保育員都接受過專業培訓。現在分布主城區和近郊區的四個園區,1000多名孩子、100多名教職工,讓周邊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比我們那個年代好太多了!
鎮江揚中市新壩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丁正鳳
我鎮從2012年起全面實施幸福新壩工程,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的穩定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獎勵名師等28條助學新教政策,全面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截止2021年,全鎮設2所公辦省優質幼兒園和1個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兌付項目資金近2000余萬元,基本滿足全鎮近1000名適齡幼兒就近入園、入普惠園、入優質園的需求。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持續加大投入,做強做大新壩幸福蛋糕,全面實現新壩教育高質量發展。
鎮江市潤州區教育局專職責任督學 唐蕓
作為一名幼教專職督學,我每天都會隨機進入1—2所公、民辦幼兒園,發現亮點,尋找問題,跟進整改落實。我欣喜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能自覺的接受督學和社會的監督,積極將“他督”轉化為“自督”,提升幼兒園自主管理的能力。我們將秉持督導并舉,護航潤州教育的宗旨,使掛牌督導工作成為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護衛艦”。
鎮江新區瑞鑫幼兒園家長代表 劉森豹
10年前我的大女兒為了能就讀全區為數很少的公辦園大港中心幼兒園,每天往返需要1個小時;10年后我的小女兒就讀瑞鑫幼兒園,也是一所公辦省級優質幼兒園,下樓步行5分鐘就到了,是又方便又便宜,保教質量還有保證。作為家長,我們是鎮江新區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積極配合者,更是最大受益者,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在老師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從懵懂、膽怯走向堅強、自信,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來源:基教處、鎮江市教育局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