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漣水女教師奔赴千里之外捐獻‘熊貓血’”的帖子在當地網站熱轉,網民紛紛點贊。她就是漣水縣實驗小學三(1)班數學教師康惠明。
晚上9點整從淮安市漣水縣出發,坐車夜奔500多公里,次日凌晨2點40分到達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院……因為她是一名“熊貓血”稀有血型者,要搶救一名正需要“熊貓血”做手術的患者。近日,一則“漣水女教師奔赴千里之外捐獻‘熊貓血’”的帖子在當地網站熱轉,網民紛紛點贊。她就是漣水縣實驗小學三(1)班數學教師康惠明。
連夜奔赴千里外獻血
“安徽一家醫院求助B型Rh陰性血。”2月7日晚,康惠明和往常一樣瀏覽微信信息,微信群里一則來自“中國稀有血型聯盟”的求助帖立即引起她的關注。求助帖中寫道: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院患者陳前珍,女,61歲,血型B型Rh陰性,心臟二尖瓣手術,手術時間為2月14日,血量全血1200毫升,信息已核實,敬請方便獻血的朋友與我們聯系。
“我就是B型Rh陰性血啊!”看到這則消息,康惠明心里咯噔了一下,立馬萌生了救人的念頭。2月8日一大早,在核實發帖信息真偽后,康惠明與求助者取得了聯系,表達了想幫助陳前珍老人的意愿。但是,臨近開學事情多,而且自己從來沒有開車出過遠門,康惠明正考慮如何解決時,恰巧初中“鐵桿”同學周士海打電話咨詢孩子讀書的事情,她便跟老同學聊起此事。“我把你送過去吧。”周士海二話不說,2月8日晚上9點,開車帶康惠明前往六安市。
時間就是生命。在長達5個多小時的連夜奔波后,2月9日凌晨2點40分兩人順利到達六安市人民醫院,并迅速聯系上患者家屬,患者家屬喜出望外。專程從千里之外送“熊貓血”的消息在醫院不脛而走,醫院打開“綠色通道”,獻血非常順利。最終,康惠明獻出了300毫升的寶貴鮮血。患者家屬感動不已,幾次欲給康惠明下跪都被她攔住了,她還婉言謝絕了留下吃飯的盛邀。“患者看病幾乎耗光了所有積蓄,怎能再讓人家破費呢?”康惠明說。
舟車勞頓后她也倒下了
當天獻血結束后,已是上午10點30分左右,康惠明和周士海馬不停蹄地踏上回程路。在往返11個小時的長途路上,兩人只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簡單吃了個便飯。奔波勞累加上身體失血,回到漣水后的康惠明也倒下了,連續兩天在醫院輸液后她才緩過神來。回到漣水后的第二天,作為班主任的康惠明早早來到學校,準備開學的各項工作,直到媒體記者找上門采訪,學校才知道康惠明連夜奔赴千里外獻血的動人事跡。
“我所做的都是小事,當時只想救人,沒想太多。”面對大家的贊譽,康惠明覺得不足掛齒。獻完了血,康惠明還一直關注著陳前珍老人的病情。令康惠明欣慰的是,自她第一個獻血300毫升后,近兩天又有3人捐獻“熊貓血”,目前老人手術所需的1200毫升用血已經籌齊。原本定于2月14日的手術改為了16日,而15日恰巧是老人的生日,她真心祝福老人手術成功。
B型Rh陰性血屬于稀有血型,俗稱“熊貓血”。8年前,康惠明得知弟弟是稀有血型,她到醫院做了檢測,結果得知自己也是同一血型。兩年前,“中國稀有血型聯盟”聯系到康惠明,邀她入盟。康惠明不假思索,成為了聯盟中的一員,并一直關注聯盟的相關動態。
這不是她第一次獻血
“這已不是康惠明第一次獻血了。”漣水縣實驗小學副校長陶會告訴記者,以往學校組織志愿獻血活動,康惠明一次都沒落下過。如今,她的獻血量已累計達到1800毫升。2016年,漣水縣紅十字會招募志愿者進行骨髓檢測登記,用于匹配救助需要幫助的人,康惠明積極報名參加。“這次康老師的獻血事跡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因為這就是她。”陶會說。
“工作責任心強,用愛關心每一名學生。”這是采訪中同事對康惠明評價最多的話語。“她對班級里的每個孩子都很關心,有的孩子家庭經濟困難,她會主動了解情況,提供幫助;對于學習薄弱的孩子,她總是早早到校,利用早晨和課間時間為孩子補課,她所教的班級學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陶會告訴記者,日常中,康惠明從小事著手,教學生不要欺負同伴,要幫助弱小,友愛互助。由于表現優異,康惠明多次榮獲漣水縣模范教師、縣先進個人、縣優秀班主任等稱號。
1997年,從淮陰師范學院畢業的康惠明參加工作,愛崗敬業、踏實能干的工作作風讓她獲得了許多領導、師生以及家長的肯定。在老同學周士海看來,康惠明是個目標堅定的“女漢子”。“一起上學的時候,她就告訴我們,將來要當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傳遞更多的愛。后來,她的愿望實現了,我們都替她高興。她的感人事跡,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教育,這就是言傳身教,她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周士海說。
“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在任何時候,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隨時都可以站出來!”在奉獻愛心的道路上,康惠明十分堅定。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