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始終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適應新時代對德才兼備人才的需求,以學校“四元協同、五向同治、十措并...
金陵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始終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適應新時代對德才兼備人才的需求,以學校“四元協同、五向同治、十措并舉”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為引領,創新“優良生態-優勢資源-優秀典范-優質人才”四維一體鏈式鑄魂育人,形成“四元協同、五向同治”下的“四優”課程思政育人新模式,為新興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改革提供可復制經驗,形成新時代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范式。
厚植育人沃土
形成鑄魂培根優良生態
立足育人定位,構筑品德涵養生態。該校立足于高素質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以“四元協同、五向同治”詮釋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在金科建工的創新實踐,即教師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四元協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在改革風向、建設指向、成果導向、堅定意向、鴻鵠志向“五向同治”中發揮價值引領,構筑起金科建工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的品德和能力共同涵育生態。相關成果榮獲南京市思想政治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放大協同優勢,形成共建共育生態。與南京市公建中心共建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心,雙方共建學科專業、共商培養方案、共研課程教材、共導實踐創新等。通過“四進”工程,先后有10余位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勞模”以及茅以升大獎獲得者、中國十大橋梁人物進校講報告開講座辦座談、進課堂講專業講前沿講案例、進工地講實踐講規范講安全、進基地講勞動講事跡講理念。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生態文明等思政元素系統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以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滋養土建應用型人才成長,協同發力優化鑄魂育人生態,校地攜手發揮培能育德疊加優勢。
凝聚發展合力
整合育德培能優勢資源
協同開發優勢資源,構建德育資源建設體系。學院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新形態教材+省級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平臺”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體系,真正將弘文潤心、鑄魂育人落到實處。建設“建筑學”江蘇省卓工2.0專業及土木工程等3個省一流本科專業,構建“省‘卓工2.0’專業引領+省一流專業輻射”專業矩陣,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建設各環節;《建筑設計IV》《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等5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筑形態構成》等3 部新形態教材入選 省級規劃教材、省級重點教材,以“省級示范引領+校級全域覆蓋”特色的課程矩陣,確保課程思政育人底色;基于“南京博物院老大殿建筑移位模擬”等2個省級虛擬項目,通過建筑場景數字化還原、工程案例沉浸式教學,實現“思政元素可視化呈現、專業知識情境化重構”,打造“教材有魂、課程有根、實踐有型”的全景式育人場景。
“團隊托舉+青教成長”,建設高素質“大先生”隊伍。在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的托舉下,和該院4名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師德先進個人的示范引領下,培養了一批“德高業精”的青年教師,取得江蘇省“333”“青藍工程”“科技副總”等省級人才項目50余項。20余名行業標桿受聘為該校江蘇省產業教授、客座教授。建成一支“德業雙修,杏壇垂范”的師資隊伍。
深耕專業領域
形成課程思政優秀典范
學院以“專業+課程”典型案例雙輪驅動,輻射帶動專業群及課程群的課程思政系統化建設。
構建建筑學專業思政圖譜。開展“勞模工匠進課堂、辦講座、做實踐”系列活動,將勞模、工匠們的生動事跡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圖譜。形成了“ 匠心鑄魂·篤行煉技:培養‘融地、致用、應變、創新’型卓越建筑師的建筑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創新模式,入選專業類江蘇省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創建“五位一體”課程思政建設體系。通過重樹建設理念、重塑課程目標、重修課程大綱、重構元素體系、創新考評機制,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融合。《人文地理學》課程在解析人地互動中立德啟智潤心弘文,傳承中華文化,培養系統規劃思維,樹立和合共生意識,入選課程類江蘇省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創新貫通式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建筑設計 IV》深耕文脈賡續,創新綠色設計,以南京明城墻、蘇州博物館為教學載體,遵循“歷史解析-技術解碼-創新應用”路徑,將天井、漏窗等傳統營造技藝轉化為 23 項國家級、省級大創,省級優秀畢設,創建了“文化基因+技術賦能+價值引領”貫通式課程建設新模式,和“一案例一文化基因” 式課程思政教學新方法,被遴選為首批江蘇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回歸育人初心
培養一批應用型優質人才
以德潤心以智啟智上臺階。德以化人,研以促教,教師們持續深耕課程思政育人、教科研育一體,先后獲批“新興應用型大學‘課程思政’系統化建設的路徑構建與實踐創新”等聚焦課程思政研究的省級教改課題3項并發表論文26篇,以及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優秀教學團隊、工作坊、百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典型案例等在內的校級“課程思政”專項建設成果。
應用型高校服務地方顯擔當。近年來,學院畢業生留寧比例達 62.3%,形成了服務南京都市圈建設的應用型人才“蓄水池”,成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注腳。畢業生入職后呈現出的精神風貌和堅韌毅力普遍獲好評,認為其在工作崗位中“有責任心、有吃苦精神”,負責的設計方案中能體現“人地和諧與綠色發展觀”;校友中涌現出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獲得者等數十名行業領軍者,以及在南京市公建中心、中鐵 24局、中江國際、華設、中通服設計等行業頭部企事業單位從業的管理者及技術骨干,展現了高素養應用型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和主動作為意識。 劉志峰 馬穎憶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